近期,国内车市不温不火,海外出口热火朝天,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冰火二重天特征比较突出。在广州出台限购政策之际,部分自主品牌出口却在高速增长,二者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进军国际市场需要真功夫
据有关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汽车销售增长不到3%,而出口却增长50%以上。今年一季度,在汽车销量下降3.4%的情况下,出口增速仍然接近10%。上半年吉利汽车出口同比增长更是超过210%,这样提气的数据在国内车市根本见不到。能有这样的出口佳绩实属不易,说明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已经得到相当一批海外消费者的认可。这一光环的取得,与我们自主品牌企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分不开的,至少需要“两品”都过得硬。
一是叫得住的扎实品质,要以技术和质量取胜。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者都是要以汽车自身质量作为选购汽车最最主要的权衡要素。目前,拉美、北非、中东、俄罗斯等中国出口目标国的汽车消费层次都在逐步提升,吉利的高端车型帝豪已经成为出口主力车型,仅6月份帝豪EC7、EC8出口就达到4600多台,超过出口总量的三份之一。
二是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吉利可以说已经名震全国,但是没有沃尔沃,就绝对没有吉利在全球的声望。沃尔沃的安全技术和环保技术始终处在世界汽车产业的领跑者位置上。
其实,国内也有一些其他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惨淡经营之机,或许也会想到开拓国际市场,但是没有这两方面的支撑和底气,很难在国际市场有立足之地。
海外发展是一种主动战略选择
近几年,以吉利、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奋斗打拼在国内不同乘用车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总体上来看,这是自主品牌车企灵活运用错位竞争战略的胜利,完美演绎了“田忌赛马”法则,主动避其锋芒。合资品牌强势霸占着一二线城市,自主品牌就要先行一步、主动下探三四线市场。外资或合资品牌满足于中国市场容量,而将海外市场范围划分给总部企业或其他海外生产基地,这时,自主品牌就要敢于舍近求远,到主动去分国际市场的一杯羹。其实,如果从简单的汽车贸易来看,产销的距离看似远一些。实际上,如果将生产线那怕是组装厂建设在目标国,就无所谓远近了。特别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形下,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优势日渐式微,到目标市场国建厂大势所趋。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陡降了5个多百分点。同期,自主品牌产能建设和扩张的步伐却没有停止,不走出去,就有可能遭遇开工率不足、产能闲置的尴尬。
汽车出口仍有可能高位增长
由于出口整车数量占整个汽车产销量的比重还偏小,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汽车出口量为18万辆,只占全部销量479万辆的3.76%。
对于较小的基数平台,如果面临较好的外部环境,政策再给些力,后期仍可能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吉利汽车继5月份出口6500辆,6月出口量跃上了1万辆的新台阶,并正在一步步迈向全年8万辆的奋斗目标。
国家对汽车出口企业强化政策支持
当下,国家处于两难抉择境地,一面是交通压力和能源环境的强力制约,另一面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顶梁柱,对多个行业都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跳出去,加大出口无疑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出口贸易或海外建厂实践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吉利、奇瑞、长城这样相对实力较强的自主品牌企业也依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贸易保护壁垒、政治风险、汇率风险、产品适应性等各类问题,其他企业也存在对目的国汽车准入制度和相关政策不够了解,难以顺利通过产品认证的问题。为此,国家应在搭建信息平台和认证服务平台、规范出口秩序、加大出口退税、支持远洋运输、鼓励海外设厂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要坚定地走出国门,寻另一份天地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