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省瞒报实际钢铁产量,在业内已是公开“秘密”。这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原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大为恼火,并多次在内部会议上抨击河北钢铁产量统计数据造假。吴溪淳日前称,河北省涉嫌
瞒报5000万吨钢产量。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指标下发至各地方政府,瞒报产量成为河北省各下级政府普遍使用的手段。(9月5日《新京报》)
公开的秘密,这是行业内“法不责众”的胆量吗?估计背后还有着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所谓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刚性指标而“打气撑腰”。在这种畸形的统计数字的长期负面发酵之下,决策部门对相关数字的掌控失效,会带给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一系列的误判。所以,河北少报5000万吨钢产量,真还只是一个“瞒报侧影”。
或许正是此类误判,导致了钢铁项目仍在大建快上。即便有武钢不久前宣布将投入390亿元用于养猪养鸡等非钢产业的让人笑不出声的新闻,也未能阻止大型钢铁项目的不断获批。此前就有湛江跑了34年的一个700亿元的钢铁项目获批后,该市领导眼眶发红、几度哽咽、亲吻批文的场景。
究其根源,还是我们的钢铁行业面临结构转型时的技术贫乏所致。颇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炼钢业虽然从“大炼钢铁”的迷乱意识中逐渐走了出来,但“以量取胜、拉升GDP”的思维仍存,局部地区甚至有固化迹象。在这种思维的长期作用下,使得钢产量虽大,高质量却少,效益却低。同质化、低端化、重复化等,是导致整个行业跌入低谷已久的重要推手。去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2.42%,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远低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若扣除自有矿山利润和投资收益,平均利润率仅1.5%左右。而资料显示,我国预计未来5年的特钢需求将超5000万吨,所需特钢多为依赖进口的高端品种。一边是我们靠瞒报勉强支撑钢铁厂继续烧锅炉产钢,甚至越产亏得越多,一边却仍需进口方能满足所需。这应该引发我们的警觉了。因此,为尽快查清钢铁家底,需要及时制止这种伤害行业乃至经济健康的瞒报行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