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步伐可能将从公务车开始。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昨天在北京共同启动了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电动公务用车试点示范工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中央国家机关首批试用23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试用期限为1年。
新能源汽车前景美好,然而实际推广使用却不那么顺利。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但到目前为止,统计显示50万辆和5%两个目标都没有达到。虽然电动汽车遇冷有着技术、市场、价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电动汽车推广仍任重而道远,不过发改委等11部委试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为公务车应该说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来说,这有着积极的意义。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此进行分析点评。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数据和现实证明现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政策很热,但市场很冷,消费者并不感兴趣。现在,中央国家机关开始新能源电动公务用车试点工作,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韩晓平:国际上的惯例,特别是像美国一些新的技术出来以后,会要求政府部门首先使用。比如分布式能源技术,美国联邦政府就下了法令,所有的联邦政府的建筑或者是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事业单位,都要使用这种新的技术。中国也应该学习这样的一个方法,因为任何一个新的东西出现以后,难度肯定非常大,因为特别新能源汽车出来以后,不是简单的汽车问题,是一个体系问题。我们买新能源汽车,要知道到哪充电,到哪维修,这个车今后坏了到哪去回收,整个的体系必须要建立起来。如果没有建立的话,这个车坏了我都不知道谁去修,所以我就没有办法去买,而且我买回来之后家里没有地方充电,办公室也没地方充电,我怎么去买电动汽车呢?各种各样的难度都会有,所以我们要知道,体系不是一天就能够建立起来的,必须是有一个逐渐的过程。这一次我们想从国家发改委带头,先进行尝试,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去尝试,才能带动这个产业逐渐的发展起来。
我们也注意到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是有试用期限的,而且这个试用期限不长,一年的时间,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实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车的时机不是特别的成熟?
韩晓平:首先去试,因为为什么放一年呢?可能我觉得一年以后,看看到底情况怎么样,问题在什么地方,或者这种车是不是合适,所以有一个过程。现在只是暂定了一年,并不是意味着只用一年,所以我想有一个开始是最重要的,先把门打开。
其实我们注意到在今天开幕的2012年巴黎国际车展上,新能源、新动力等车型仍然是最吸引眼球的主角。而从国内来看,在昨天进行的广州汽车摇号中,新能源车牌却遭到了冷遇,有8百个无偿指标都没人要。中国新能源汽车遭遇这样的尴尬,问题出在哪?有哪些问题急需解决?
韩晓平:可能是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最难的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最复杂的,因为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从发动机各方面都要进行很大的改变,这个难度很大。实际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快,现在中国的天然气汽车有160多万辆。
刚才说的我们要按照市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要选择那些最符合市场需求的,最便捷的,最能够发挥效率的地方入手,不要一下选择一个最艰难的途径,电动汽车是最艰难的途径。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电动汽车不是发展的不好,其实也是非常的好,我们农村的一些低速电动车发展的很好,很多农民就买,因为油太贵了。另外大家知道,我们的电动自行车已经是电动摩托车了,有的车可以开到四五十公里的速度,这个也发展的非常好,所以就要发展适应市场的产品,而不要发展那些暂时不适应市场产品。如果不适应市场的话我们也不能停止,我们可以在一些城市里建立示范区,然后从政府部门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