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反补贴,已经成为欧盟打击中国企业的最大法宝,这一次目标指向了钢铁行业中的涂层钢。双反背景下,中国这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或许是重返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
雪上加霜
1月14日,外媒报道欧盟认定中国向本国钢铁企业提供了补贴,建议欧盟对华征收最高达50%的反补贴税,以打击来自中国的涂层钢进口。此时,距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有机涂层钢做出反倾销初裁仅4个月时间。
“上次我们已经被征收了反倾销税,结果我们的价格优势明显下降,很多同行都不再给欧盟出口了。这才过了多久,又来个反补贴。”李海泉对新金融记者抱怨。
李是华东地区一家民营彩涂板企业的中层,他所在的厂主要生产家电用彩涂板、建筑用彩涂板、装饰用彩涂板等。产品销往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在国内也为一些知名家电企业提供产品。
据他介绍,从2006年下半年进入欧盟市场开始,他们出口到欧洲的彩涂板占总出口量的从5%逐渐上升到15%左右,“其间也有过短暂的下降,但总体还是往上走的。”
直到2011年12月初,欧洲钢铁联盟对中国有机涂层钢板提起反倾销诉讼并展开调查。次年3月开始,李所在的厂一边协助相关机构准备材料应诉,一边开始有意减少对欧盟的出口量,培育新的市场。胶着中,李坚持了半年。
2012年9月,中国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还是出现了。欧盟对中国彩涂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细节公布,被收税的企业一共20多家,按照出口价格征收比例从13.2%至57.8%不等,李所在的厂位列其中。
这样的税率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加上税后,我的产品到了欧盟可能很接近或者干脆和当地价格一样,没有竞争力,利润也少了,所以去年10月开始欧盟市场缩减到8%左右。”李说。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反倾销之后,现在又来了反补贴。“真的是雪上加霜,都已经出不去了,怎么还征收呢?”
中国联合钢铁网钢材事业部总经理夜莉萍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虽然涂层钢在整个钢材产品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对于以这个产品为主的企业来说,影响还是挺大的。”她介绍,从前期对欧盟出口数量的减少就能看出反倾销税带来的影响,“如果再征收反补贴税,可能未来出口欧盟的数量还会锐减。”
补贴争议
在欧盟眼里,征收反补贴税是因为中国企业“违规”,而在中国方面看来,是欧盟不顾事实和证据,戴着“有色眼镜”。
欧盟认为中国政府通过限制轧制钢出口的形式提供补贴,因为此举人为压低了国内制造商的轧制钢采购成本,从而扶持本国有机涂层钢材(用于建筑和家用电器)生产商,使其能够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原材料。同时,“中国涂层钢生产商受益于用地、用水、用电以及贷款等方面的其他政府补贴。”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欧盟才提出要征收所谓的反补贴税。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1月1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委会在2012年12月下旬发布了对华有机涂层钢板“双反”调查的披露文件,尽管中国企业和政府充分积极配合欧委会调查,提供了大量详尽的应诉抗辩材料,然而欧委会不顾事实和证据,裁定中国企业高额的倾销和补贴幅度,这种基于不合理调查所做出的裁决,将严重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夜莉萍看来,欧盟所谓的两点补贴并不成立。首先,低价原材料。“这些企业都是轧钢企业,自己不炼钢,所以原材料肯定是采购的,而整个中国的矿石成本就很高,那直接原料热卷等价格也都是跟着钢厂的出厂价走的。”至于水电的补贴,她表示,“水、电和其他一些能源的使用都和所有工业企业一样,不会有什么所谓的优惠。”
李海泉对这一点表示赞同,“不知道国有企业是怎么样的,我们民企用水用电根本没有补贴,有的时候因为地区差异我们可能还比其他厂贵一些呢。”
有关补贴方面,北京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主任、欧盟市场资深律师傅东辉有不一样的看法。“很多国家水电都是国家控制的,国有企业是否本身就意味着补贴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
但对于建议征收最高50%的补贴,他表示,“一个企业,如果政府能补贴5成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50%可能就是滥用规则了。”
连锁反应
对行业来讲,最坏的结果是,欧盟双反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目前,中国涂层板的主要出口地区是韩国、欧盟、俄罗斯、新加坡等地。“去年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后,为了占领国际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只能转移出口地区,所以今年出口到韩国、东南亚等地的资源有所增加。”
而现在让行业最担心的是,一旦欧盟失守,如果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那干脆就不用出口了,回到国内市场争得你死我活。”
事实上,为了进入欧盟市场,中国企业付出了很大努力。在所有出口中,欧盟地区对彩涂的标准,尤其是环保方面,要求还是较高的,为了做出能达标的产品,还是费了一些工夫的,“如果真的再征收反补贴税,那就彻底把欧盟这个市场给堵死了,之前的努力也白费了。”
李回忆,“2005年之前涂层钢生产企业的产品基本上都供应给国内,后来生产企业多了,竞争太激烈”,他说。恰巧,当时国外也陆续有企业下单,为了减少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也能扩大渠道,所以慢慢才开始做出口。所以,大家都盼望早些得到事情的结果。
在傅东辉看来,最后的结果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欧盟一旦成功,不排除其他国家有连锁的反应和行动。
“主要还是看中国的出口价格是否会伤害到当地企业的利益,”夜莉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