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详细列出了五十几个在2015年前重点开工建设的水电项目。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蛰伏几年的水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出现一轮爆发式增长。
“按照"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从2010年的2.2亿千瓦增长到2.9亿千瓦,年均增长5.7%,这不是个小数字。”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水电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几近停滞的状态,截至2011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仅为2.3亿千瓦,剩下3年时间,任务很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内水电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而移民、生态、地质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将依然是摆在水电发展面前的几道坎。
“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要“研究建立水能资源开发权公平竞争、有偿取得及利益合理分配机制,创新移民安置和生态补偿机制”,能否在这些议题上取得进展,将成为国内水电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
“十二五”水电提速
根据“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2010年至2015年将开工建设常规水电1.2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4000万千瓦。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分别达到2.6亿千瓦和3000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水电的审批由于环评和移民的问题,100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基本停批。”华能集团一位人士说,“水电的争议主要在环保生态和区域移民方面。能源局由于有减排等压力,对水电基本持支持态度,而环保部及水利部分别从各自角度出发,希望对水电的控制更加严格。”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十一五”期间国内的水电项目核准容量不足2000万千瓦,而按照原规划,水电核准装机容量应在7000万千瓦以上。
然而,从目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来看,水电发展提速已经几乎已成定局。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基地建设,并有序启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水电基地建设。
而国家“十一五”规划仅要求,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建设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
“在水电建设方面,"十一五"是停滞了,如果水电站不恢复并提速,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国际减排承诺将无法完成。”张博庭称。
在压力面前,2012年水电核准已经悄然提速,其中有多个项目是停滞项目。
2012年通过审批的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早在2006年即被国家发改委放行,但此后由于环保部门的环评叫停,2012年2月才正式核准“转正”。
此外,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四川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四川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等也是“十一五”期间因环评、移民等问题未能顺利施工的遗留项目。
两大争议项目列入开工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十二五”规划提出50几个重点开工建设项目中有些项目此前曾引起巨大争议,如重庆小南海以及怒江项目,而随着能源规划的发布,这些项目等于获得了明确身份。
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的试卷上,“怒江建水电站的争议”曾成为申论的重要试题。事实上,数年来,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一直不断,已经成了环保与发展争议的标志。
在2011年2月,四位中国地质界的专业学者以联名信方式上书国务院领导,从地质研究的角度发表了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意见,再次引发公众对于怒江水电开发的关注。
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的怒江,流经西藏、云南,进入缅甸,最后汇入印度洋。在中国境内,这条国际河流全长2018公里,天然落差达1578米,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约达2132万千瓦。
但由于地处喜马拉雅板块边缘,这里的地质条件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四位已退休的专家在《怒江修筑多个拦江大坝的做法风险太大,不应采纳》的联名信上,指出“怒江处于活动断裂带、地震频发,身处泥石流重灾区,却多暴雨”,“在地震、地质上有特殊的高风险,不应建设大型水电站。”
然而,怒江水电是否开发,不仅关系到水电巨大的经济利益,对于改善当地的贫困环境也有着重大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就认为,怒江干流水量丰沛而稳定、河道落差大,进行水电开发具有地形地质条件好、移民少等优势。只要在开发中重视环保问题,坚持科学的开发模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实现双赢的。
“这次国家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先行开工位于西藏的怒江松塔项目,后续再深入论证并有序启动云南部分怒江干流六库、马吉、亚碧罗、赛格等项目。这基本等于大方向明确了,但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华能集团一位人士说,比如规划提出要创新移民安置和生态补偿机制,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落实。
资料显示,由大唐集团负责兴建运营的松塔水电站位于滇、藏省(区)界上游约7km的西藏自治区境内,是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的第一个梯级电站,也是怒江中下游梯级规划的龙头水库之一。
而关于重庆小南海水电站,之所以引发争议,在于其涉嫌缩小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建水电站“让路”。
2000年成立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建设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平衡三峡工程对鱼类生态的影响,然而为了水电站的建设,两度被迫修改面积,几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在2005年,为了给金沙江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上马让路,鱼类保护区已经进行过一次范围调整。然而,重庆市为了小南海水电站的上马,在2011年提出了再次“调整”保护区的方案。
在原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看来,保大舍小,既然已经上马金沙江项目,小南海这样的小水电站就应放弃。
然而,重庆市有关方面却坚持认为小南海水电工程对重庆电力保障作用突出,每年可节约原煤500多万吨,不仅可以缓解重庆能源紧张状况,还有助于重庆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形成新的能源保障体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协调水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水能利用上,国家对于保护水环境的标准在放松,我们感到很失望。”一位曾参与反对小南海水电站的环保人士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