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超能力生产、煤炭脱困政策出台、煤炭质量管理办法实施、加大清费退税、取消进口煤零关税……近期一系列利好政策在市场发酵,在市场的寒冬中苦熬岁月的煤炭企业,在经历了长达两年持续下跌的痛苦中,终于迎来市场曙光。
告知先觉的资本市场早已闻声而动。在股市这波反弹中,煤炭等资源类股票率先上扬。现货市场神华、中煤两大煤炭巨头大幅度提高了港口动力煤价格;自10月9日神华上调港口煤价格,所有煤种价格上调15元/吨,从10日凌晨起开始执行,调整后5500大卡动力煤的长协最惠价格执行499元/吨、5000大卡439元/吨。
15元/吨的涨幅远远超出了业内的预期。也是年内目前为止的最大涨幅。神华的煤价上涨点燃了煤炭市场的一把火。
市场的底气何来?来自各方面的利好政策逐步兑现,而不是写在纸上的空头支票。继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出台后,对高灰煤、低热煤、高硫煤进行了进口限制,10月15日起煤炭进口结束了零关税,再为市场打气。财政部昨日上午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等5个品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到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而此次调整未提到的褐煤,早在2013年8月就已经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通知取消了零税率,恢复为3%。政府管理层面,在充分利用WTO原则又不失交易公平,在国内煤炭市场严重过剩,利用关税调节进口,为国内煤炭企业腾出了一定的空间。
然而,煤炭企业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煤炭供大于求局面仍将延续。
一是产能过剩的顽疾要有个消化过程。国家层面的文件和政策要收到效果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两年产能释放的新矿井还不在少数,建好了不出煤,成本就下不来,控制产能的任务很艰巨。
二是下游行业仍对煤炭需求不旺。下游电厂的库存在神华发布价格上调消息的当天还达到了14个月以来的新高。电厂存煤的天数都达到了30天左右,高出正常库存50%,电力消费8月份大幅下降。同样,1—8月的钢铁需求创2000年1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压制了煤炭需求。
三是煤炭企业传统的营销观念,仍重产量轻市场。煤炭集中度低、市场布局不合理,“降价不让份额”、“以量保价、让价不让市场”的惯性思维,仍然在大型煤炭国有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煤炭的潜在价值,仍不能从市场中得到印证。煤炭管理层,力争把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回升到0.1~0.12元/大卡的区间,也有相当的难度。
四是进入冬季,雾霾天气增多,控煤消耗仍然是各地政策的主题。压钢、减煤,作为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在重度污染的地区更是力度更大,京津冀、长三角等煤炭的消费恐现负增长。
煤炭价格经过两年来的下跌,已在底部企稳,政策效应加上冬季储煤,会给当前的煤炭市场提供稳定小幅上涨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