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感到意外。”对于5月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月4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在与本报记者交流时,多位银行业中高层人士均持类似观点。
进入2010年,为对冲过剩流动性,央行“小步走、不停步”,操作力度逐步加码。如一季度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4月上旬,时隔22个月后重启三年期央票;3、4月份,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超过1万亿元。在此基础上,央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17%,中小型金融机构15%,前者距17.5%的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有券商分析师甚至猜测,这可能是近期最后一次准备金率调整。
同时,此番数量型工具的时点选择,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之一。意见较为一致的是,其一,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3月外汇占款明显增加,资本持续流入的势头显现,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较大;其二,虽然存贷比紧张,但部分银行信贷投放仍然积极,需进一步限制信贷冲动。
5月4日,相对于股票市场,货币市场的反应平静许多,多个品种的SHIBOR报价基本持平。存款准备金率的再度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的加息预期。
时点选择三大动机
4月下旬,一位刚从香港调研归来的银行业高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全球超低利率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已成为香港银行业的主流观点,有的客户甚至要求当地的银行,每天自动将其账户中的港币兑换为2万元人民币,天天如此。
3月份的外汇储备也出现不同寻常的增加。央行数据显示,当月外汇储备增加了224.9亿美元。不过,3月也是近70个月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达到72.4亿元。于是,当月共计21.8亿元的贸易逆差和实际使用外资(94.2亿美元),与外汇储备的增量之间出现了高达203.1亿美元的缺口。原因不得而知。
同时,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单季新增外汇占款已连续第三次保持在7000亿元之上。而今年首季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所冻结资金约在6000亿元,考虑差别准备金率的因素,估计仍不能全部对冲这部分新增的外汇占款。
“从2006年至2008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来看,动用准备金率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对冲外汇占款。”连平说。中金公司银行业研究员也预测,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四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增加。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资金约3200亿元,超过了一季度单月平均外汇占款增量(2493亿元)。
大量的公开市场操作到期,也是央行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的动因之一。上述中金公司研究员称,回笼压力日增,5月公开市场操作到期约6130亿,央行需要考虑货币政策成本(一年期央票利率为1.9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利率为1.62%);据统计,6、7月份的到期量分别高达7800亿元和7480亿元。
此外,连平认为,从中期来看,这次上调准备金率也是应对物价上涨压力的“提前量”。
多位银行业人士称,首先,在全球超低利率的大背景下,一旦中国加息,必然使得人民币更为坚挺,而资本的加速流入,会给货币政策带来新的压力;其次,近期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下,资产价格有所降温,总体未出现明显的泡沫问题。
一位上市银行高管也表示,管理层将首先观察数量型工具的效果,推出价格型工具可能是下半年的事情。
抑制信贷冲动
限制银行的信贷能力,是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另一考虑因素。
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为2.6万亿元,若按7.5万亿元的增量规划和3:3:2:2的季度控制要求,理想的增量水平应为2.2万亿元。可见,实际执行结果超过了序时进度4000亿元。
“当前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较大,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也很高,4月份也不会少。”一位大行人士认为,虽然一些中小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比已超过70%,甚至“撞线”(超过75%),但并没有放慢信贷步伐,而是通过加大吸收存款的力度,来改善存贷比,“但这一动向不好,所以,需要提高准备金率来抑制银行的信贷冲动。”
一季度,7家上市股份行剔除贴现的存贷比均超70%。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部分银行的存贷比将面临更大压力。
“我们估计,3月份银行体系超储率在2%左右,银行继续压缩超额备付的空间不大。”前述中金公司研究员称,大型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贷存比均在70%以下,部分中小银行如民生、中信则将面临较大吸收存款的压力。
根据按季控制要求,4月份信贷增量的上限是9000亿元。5月4日,中金固定收益研究组预计,4月份信贷增量可能在5000亿-6000亿元,其认为在信贷额度范围内,窗口指导对信贷的调控已见效。 另一位券商分析师估计4月份全行业新增贷款6000亿左右,其中四大行新增贷款约3000亿左右。“二季度商业银行很可能要把一季度超过预定进度的4000亿元给补回来,因此二季度单月贷款增长都会呈现比较平稳的态势。”
但一位上市银行高管直言,去年经济复苏的代价很大,这些问题终将会在银行体系中暴露出来,目前较为稳妥的做法是通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相对温和的工具,来对过剩流动性加以控制,限制银行信贷行为,避免恶性通胀等情形发生,“这对银行反而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