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CPI料创新高 市场预期本周末加息可能性大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经济数据,届时包括C P I、投资和消费等在内的重要经济数据将被披露。在此前的6月10日,海关总署将发布5月份进出口数据。按照惯例,在每月的12日前后,央行也将公布上一月的金融数据。
尽管已公布的5月份P M I数据显示,各分项指数均有所回落预示通胀压力减轻,但机构对5月份的C P I数据仍较为恐惧,W IND统计的25家机构的预测均值达5.4%,更有不少机构预期C P I有望达到5.5%,刷新34个月以来新高。分析师预期,本周末央行或将加息25个基点,在下周数据公布后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下半年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锐减,此前每月一次的准备金率调整节奏将明显放缓。但对于利率工具的强度,机构之间存在一定分歧。有机构认为,在6、7月份加息1次以后,后续的政策取向将更灵活。但也有机构预期,6月份C P I将超过6%,在6月份加息25个基点后,3季度还将加息一次。
数据
CPI或创新高加息压力增大
“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我们初步判断5月份C P 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创出年内新高。”交行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银河证券预测,5月份的翘尾因素为5.4左右,经测算5月份新涨价因素维持稳定,因此,5月份CPI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左右。考虑到非食品新涨价因素中有一部分很难做出准确估算,以及考虑到统计局与其他部门统计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预计新增因素影响范围为-0.1至0.1个百分点,从而CPI的同比波动区间值为5.3%至5.5%。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由于政策的累积效应和食品价格季节性因素的影响,C PI的环比已经开始出现回落,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环比和物价环比均将处于回落之中。可是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G D P增长的同比和C PI同比的变化并不会显现。预计二季度全季度的C PI同比仍将维持在5.0至5.5之间。
银行证券判断,物价运行在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在政策持续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二季度环比增速的下降,那么三季度的翘尾因素对C PI同比的影响将会显现,从而使C PI同比增速在第三季度缓慢下降,预计三季度全季C PI同比增速将下降到4.5至5.0左右。在四季度,尽管翘尾的影响会延续三季度的弱趋势,但由于新涨价因素的回升,同时,由于季节性因素在下半年会推高真实C PI运行效果,第四季度C PI同比将依然在高位运行。
增长
经济增速回落主动调整所致
上周(6月1日)公布的PM I指数为52%,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此前以中小企业为样本的汇丰PM I指数为51.6%,环比继续下降。从各分项指标看,购进价格指数、现有订货、原材料库存和新订单指数降幅较大,其中购进价格指数下降5.9个百分点。
“5月份PM I小幅走低,但仍处于扩张区间。5月份PM I较4月下降0.9个百分点至52.0%,延续了4月份开始的下降趋势,并开启了5至7月该指数季节性持续走低的进程。然而,5月份PM I不但高于市场之前所预期的51.6%,且其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历史平均值,说明总需求继续着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回落,但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制造业仍维持扩张态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判断,PM I未来两月跌破50的可能性不大。如果PM I在未来两个月维持过去6年的平均下降速率,则6月为50.9,7月为49.7;但由于原材料购进价格回落能够有效抑制内需决定的新订单的过快下跌,未来两月PM I回落可能延续5月份降幅收窄的态势,则跌破50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并不显著。
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5月份PM I回落幅度加大,显示企业去库存调整可能处于加速态势,要关注“紧缩加时赛”延时带来的“政策超调”风险。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表示,5月新订单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降至2010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积压订单指数持续回落至47.7%。新订单指数持续降低,显示紧缩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由供给端切换至需求端,这将使得4月“终端需求看似繁荣,生产实则出现回落”的背离趋势逐步弥合,即伴随生产的回落,需求可能随之逐步回落。
华创证券认为,考虑到本月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5.9个百分点,为十个月以来的单月最大降幅,这预示着PPI的环比回落态势将加速,因此随着P P I见顶回落趋势的强化,企业去库存的速度将同步加快,这将导致企业生产活动的进一步趋缓。
而且,5月份,PM I从业人员指数下降0.9个百分点,回落至50.9%。自年初以来,PM I从业人员指数出现大幅波动,显示摩擦性失业的问题可能加剧。持续性的紧缩性政策加剧了小企业的生存压力,于此同时大中型企业运行相对平稳。因此一系列宏观政策导致了企业整合的加速。从业人员面临从小企业向大中型企业的结构性转移过程。
预测
紧缩政策起效短期内不紧不松
虽然经济增速已经显露回落势头,但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经济减速,正是2010年以来政策持续紧缩逐渐显效所带来的,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和需要。短期内,政策固然没有必要继续大力抽紧,但却也不需要放松,更需要的是“继续保持中性,巩固调控效果”。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经济可能正进入到一种不温不火的“平台期”。这种变化意味着,前期的紧缩政策正在收到成效,未来经济可能温和减速,这将为未来1至2个季度内通胀的回落奠定基础,中国经济由此将可避免“滞胀”。他认为,未来政策也仍需要继续保持中性,如果这样,就应该不会出现“硬着陆”。预计在6月份仍然存在继续上调1次准备金率的可能;在6月或7月,仍然可能继续加息。
政策紧缩的成效也显示在年初来信贷的平稳增长上,鲁政委表示,今年各家银行对信贷额度的管控更为严格,因此,信贷额度成为决定新增信贷量的最重要因素。从1至4月的新增信贷情况来看,今年各月新增信贷额度低于去年同期实际新增量的可能性更大。另外,从4月开始,票据融资市场出现反转迹象,这可能有利于信贷规模的扩张。预计5月信贷投放可能在5500亿至7000亿,中值6250亿;信贷增速回落至17.0%至17.4%的区间内,中值17.2%。
记者查阅的机构研究报告显示,机构普遍预期5月份信贷同比将回落,最高的预测值为7000亿元,中金公司的预期最低,仅有4500亿元,预期M 2同比增速回落至15%以下。
申银万国判断,在通胀明显回落之前,储备经济出现硬着陆迹象,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偏紧基点。虽然该机构新近将全年CPI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至4.95,但申银万国认为,未来有1次加息,存款基准利率将上调至3.5%,时间窗在6、7月。
高利认为,“稳健”与“灵活”之间转换的时点将主要参考CPI见顶回落的时点。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思考,虽然PM I已持续回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等结构性风险正在累积,防超调的难度不断加大,然而如果C PI在6、7月份C PI达到峰值,那么在此之前,通胀仍将是第一要务,政策仍将强调稳健和审慎多一点,此后,则会强调积极和灵活多一点。
但是,也有机构判断,宏观政策短期内不会面临放松压力。中金公司认为,由于食品和非食品价格近期均面临的反季节上涨压力,6月份C PI有可能创出本轮通胀新高,三季度C P I也将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货币政策短期内非但不存在放松的基础,反而面临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中金维持6月份将加息一次的判断,并认为三季度将再加息一次,央行会继续使用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数量型工具控制货币和信贷增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也将逐渐增加,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将持续到三季度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