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铁巨头都想做“老大”,鞍钢也不例外。近日,欲夺回“老大”宝座的鞍钢再下一城拿下三钢,“兵临”宝钢城下。至此,三大钢铁央企均在东南沿海完成战略布局。
按照钢铁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前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49%提高到60%,钢铁业还将掀起新一轮兼并重组浪潮。
鞍钢完成“大三角”战略布局
6月15日 ,对于鞍钢来说是又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当天鞍钢重组三钢方案获批,工信部正式函复福建省政府和鞍钢集团,原则同意后者与三钢集团联合重组方案。
三钢集团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为福建最大的钢铁企业,工信部表示,鞍钢与三钢联合重组符合国家有关文件要求,符合国家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升级。
复函要求福建省、鞍钢和三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淘汰落后和控制总量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联合重组,实现重组各方利益最大化。福建省要根据全省钢铁产业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整合全省的钢铁企业,全面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
中国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为钢材净输入省份,三钢在钢铁行业里算是不错的企业,鞍钢此次重组三钢,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鞍钢就与福建省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福建沿海建500万吨钢厂,并表达了重组三钢的愿望。但此后由于钢铁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协议签署后的第二年,相关方案就被推翻,其间展开了长达5年的重组拉锯战。
时隔5年多,鞍钢终于如愿“迎娶”三钢。根据三钢旗下上市公司三钢闽光(002110)发布的公告,重组方案经工信部批准实施后,三钢集团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鞍钢集团,三钢闽光的实际控制人也将由福建冶金控股 变更为鞍钢集团。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福建省拥有1000万吨左右的钢铁产能,而正常的市场需求则达到1500万吨,省内供求缺口500万吨。鞍钢以东北为大本营,通过重组攀钢、三钢,“落子”东南、西南,一手抓资源,一手拓市场,在中国钢铁行业的竞争版图上完成了“大三角”战略布局。
刘海民告诉本报记者,东南沿海区域一直是宝钢的市场,鞍钢此次杀入宝钢地盘,考虑到三钢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会避其锋芒,实行差异化的竞争。两巨头正面冲突或可避免。
钢铁业将掀新一轮兼并重组浪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鞍钢重组三钢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去年年初,鞍钢总经理张晓刚携集团多位高层,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并斥资30亿元在当地建设100万吨的冷轧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鞍钢选择进入福建省,是因为后者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福建位于海西地区,今后这个地方要发展制造业,对于钢铁的需求会比较多。”鞍钢原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也要求,双方在实施联合重组过程中,要加强海峡两岸合作,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宝钢在广东湛江、武钢在广西防城港,都在推进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据悉,鞍钢前叙100万吨冷轧项目也仅是序曲。
据上述原鞍钢高层人士透露,2006年鞍钢与福建签约之时,鞍钢曾计划在福建沿海的宁德市建设500万吨的钢铁项目。现在,鞍钢仍然希望继续推进宁德市的钢铁项目,但鞍钢在福建的“胃口”已经变大,计划在福建沿海达到1000万吨左右产能,这与宝钢在广东湛江、武钢在广西防城港项目产能旗鼓相当。
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浪潮迭起。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600581),以及广东和浙江省内钢铁企业;河北、山东省内钢铁企业也在区域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重组;鞍钢则试图重组东北地区钢铁企业,同时布局西南和东南沿海。伴随着一系列兼并重组,钢铁巨头产能不断扩大,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钢铁巨头可以说是谁也不服谁,各自都想做“老大”, 鞍钢也不例外。尽管“鞍本联合”现在还是徒有虚名,但业界人士预测,东北地区为鞍钢势力范围,和本钢实质性重组只是早晚的事情。通过重组攀钢集团,加上新本钢集团和三钢,以及东北特钢,“大鞍钢”最终产能将超过6000万吨,产能位居全国第一。
刘海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实际产量来看,鞍钢位居河北钢铁(000709)之后,排在全国第二位,其效益也位于宝钢和河北钢铁之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鞍钢在技术与管理上与宝钢相比仍存在差距,同时其重组事件也导致利润被稀释。
刘海民表示,鞍钢重组三钢之后,接下来包钢、安阳钢铁(600569)、马钢等钢铁企业的重组值得期待,钢铁业还将掀起新一轮兼并重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