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虽然暂时止住了连续暴跌,但困扰市场的风险因素似乎远未消除。近日各国发布的经济数据频频发出增长显著降温的信号,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大型经济体甚至出现增长停滞甚至萎缩。这似乎也印证了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有关世界经济进入“新危险境地”的警告。
面对卷土重来的经济增长威胁,各国决策当局都在积极酝酿采取新的应对措施,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决定在下周四发表讲话,阐述一揽子就业促进和经济振兴计划。而英法等一些国家则呼吁主要经济体在国际层面实施协同经济干预措施。英国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周三称,应立即召开G20峰会,找到走出经济低迷的方法。
全球进入新危险时期
过去几天,从美国到欧元区,再到加拿大,不少大型经济体发布的经济指标都十分疲软。
周二,美国公布的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而次日公布的一项民间就业报告则显示,8月份民间就业人数仅增加9.1万人,比7月份11.4万人的微弱增长还要差。业界预计,周四公布的美国8月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活动指数将从7月的50.9降至48.5,预示制造业重回萎缩。
周四欧元区公布的一项重要指标也令人失望。当日发布的欧元区8月份制造业PMI指数显示,欧元区制造业出现近两年来的首度萎缩。而区内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制造业PMI已连续第四个月下降,降至两年来最低点,接近50的荣衰分界线。法国制造业活动则出现两年多来首次萎缩。同样在周四出台的数据显示,德国第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1%,增长近乎停滞。
不仅是美欧,其他经济体也不乐观。加拿大统计局8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个北美主要经济体今年第二季度GDP环比下滑0.1%,为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萎缩。官方认为,经济下滑主要是出口大幅下降所致,凸显外部经济的疲软和国内信心的匮乏。
9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第二季度GDP环比仅增长0.4%,创自2009年来最慢水平。
IMF新任总裁拉加德上月底在美国出席一次全球央行研讨会时表示,全球经济已进入“新危险时期”。她说,全球经济仍在不断增长,但增长的力度还不够,而当前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仍在不断加大,本已脆弱的复苏进程可能会停顿不前。
G20即将召开紧急峰会?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上月也表示,欧债危机和美国的评级下调,加上经济复苏中的其他脆弱因素,已将全球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危险境地”。他呼吁各国政策当局承认并严肃认真地对待当前的局面。
花旗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前景持续明显恶化。该行将其对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8月份的3.4%降至3.1%,并将对2012年的预测由3.7%下调至3.2%。整体而言,花旗银行将其对今明两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0.45个百分点,新兴国家增长预测下降0.35个百分点。
“末日博士”鲁比尼9月1日表示,根据他们的统计和分析,美国经济正在滑向衰退,经济增长已经“失速”。
面对再度危急的形势,各国的决策者们也在急于寻找对策。一些人呼吁,鉴于这一轮经济降温来势汹汹,各国应尝试在国际层面协调行动。
作为今年二十国集团(G20)的轮值主席国,法国周三向G20发出呼吁。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在总统官邸发表讲话,敦促G20国家拿出一个提振全球经济的方案。针对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债务难题,萨科齐表示,大范围同步实施财政紧缩方案不可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偏离本就脆弱的复苏轨道。他表示,削减赤字和债务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可信度。
英国工党领袖米利班德的呼吁则更为直接。后者周三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呼吁立即召开G20峰会,找出走出经济困境的办法。和萨科齐一样,他也敦促主要发达国家抛弃目前普遍实行的财政紧缩政策,转而致力于一项“全球增长计划”。IMF总裁拉加德此前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聚焦奥巴马8日讲话
按照日程安排,距离目前最近的一个国际性会议将在9月9日至10日召开,届时七国集团的财长将在法国马赛碰面。美国财长盖特纳已确认将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经济增长、就业和金融稳定等议题。
而在美国国内,奥巴马下周将发表一次重要讲话,就提振经济作出规划,市场对此也颇为关注。
美国白宫周三透露,总统将在国会9月8日的联席会议上发言,主要内容是谈就业和振兴经济。奥巴马原定的讲话日期是7日,但因为当天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辩论的“大日子”,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对奥巴马在7日发表讲话表示反对,最终白宫决定推迟一天。
奥巴马在给国会两党议员领袖的一封信中表示,他将在向国会发表讲话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以重新恢复经济复苏,这些措施包括为小企业提供支持、促进就业以及为工薪和中等收入阶层提供援助。当然,奥巴马方案的另一重点在于长期内的削减赤字任务和安排。
上半年经济的糟糕表现以及最近一段时间股市的波动,令外界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愈加忧心忡忡。民间经济学家预计,明年美国的失业率仍将高企。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期为,明年第四季度,美国的失业率仍将高达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