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将进入“微利”时代、韩国钢铁业供过于求、日本钢铁业遭遇原料价格高涨等难题……26日举行的第二届亚洲钢铁论坛上,中日韩三大亚洲钢铁大国的业界代表均在“诉苦”。亚洲钢铁已在全球超过半数份额,成为主导力量,但亚洲钢厂似乎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困境”。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钢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一份书面发言中说,中国钢铁业的整体利润率已跌至3%以下,是中国制造业内盈利能力最差的行业。他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较:一吨钢材赚的钱“还不及一吨优质矿泉水的多”。
中国钢铁总量过剩的突出矛盾还在持续。据一些机构和主导钢厂估计,目前全国粗钢产能已达8亿吨,近10年中国粗钢产量增加了4.2倍。虽然落后产能的淘汰一直在进行,但增量远远大于淘汰量,有些已经淘汰的产能通过异地重建再度“死灰复燃”。在最近的10年里,中国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对进口矿的依赖度从1995年的24%左右猛增至63%以上。
总量增长过快,已使中国钢铁市场的供需失衡,行业效益下滑,资源供需矛盾尖锐,运输压力增大。徐乐江明确表示,中国钢铁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将回落到“个位数”以内,产能过剩将是一种“常态”。中国钢铁业将进入一个微利时代。
无独有偶。在亚洲钢铁论坛上,日本业界代表一下子道出了钢铁发展的“五重苦”。爱知制钢会长、日本特钢俱乐部前会长安川彰吉一一作了解释:日本钢铁正在趋于“饱和”,今后发展存在困难:汽车用钢的单位使用量出现了“转折点”;用户向海外转移;铁矿石等原料价格高涨;对钢铁业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明显提升;钢铁人才明显不足。
韩国代表也表示,在2008年之前,韩国国内的钢铁还是供给不足。但到了2009年之后,逐步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2010年,随着一些新电炉的开工生产,供大于求的状况还在持续。“需求不足,原料价格上涨过快”,同样是韩国钢铁面临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