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31日),淡水河谷正式表态同意中国钢厂的铁矿石降价请求。这是自此轮铁矿石价格暴跌以来,淡水河谷首次对外表态降价。
近日,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卡洛斯·马丁斯(Jose Carlos Martins)在一个电话会议上称,与中国钢厂的谈判正在逐个分别进行,淡水河谷公司有可能采取按实际均价定价的措施,取代自2010年4月以来采用的季度定价模式。据悉,由此而产生的降价幅度可达10%~15%。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铁矿石价格已持续下降,中国钢企的整体盈利水平仍无望得到实质改观。而相比已经暴跌至120美元/吨的现货价,15%的降幅似乎也难以解决中国钢企的成本之困。
淡水河谷同意降价谈判
面对矿价持续暴跌,淡水河谷公司一改昔日强势姿态,表示同意与中国钢厂就第四季度铁矿石价格进行降价谈判,降价幅度可达10%~15%。该信息得到了多家中国钢厂的证实。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朱喜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季度定价跟实际均价定价并不矛盾,“就是当季的实际均价,比如四季度的价格,原来是按三季度的均价来定的,现在改为四季度的均价。”
有媒体报道称,淡水河谷公司曾决定按当期的指数价格调整第四季度的铁矿石报价,从175美元/吨下降到160美元/吨,降幅约8%。“160美元/吨是当时(10月18日左右)的铁矿石价格,所以媒体普遍以160美元/吨作为一个参考来说明此次定价公式调整的影响。淡水河谷没有提及具体数据。”朱喜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实际上,相比已经暴跌至120美元/吨的现货价,即便有15%的降幅,似乎也远远不够。“矿商亏本这个事情是不存在的,作为外矿的成本而言,吨价100美元也是暴利。”一位不愿具名的钢厂人士表示,现货价格已经跌破120美元/吨了,如果四季度按照跌15%来算,也还是倒挂。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0年4月份以来,在年度基准铁矿石定价机制因中国的抵制而废除后,铁矿石一直是通过更短期的合同(例如季度或月度合同)进行销售,合同价与现货价格密切相关。在这一灵活定价模式下,钢企有权选择价格基准,如当前季度均价或前一季度均价,但一旦敲定基准,便很难作出更改。
对此,有分析称,淡水河谷此举也是想尽量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况且现在欧洲钢厂减产导致更多的矿转投中国港口。因欧洲的订单取消,淡水河谷最近每月对中国增加了额外2~3船的铁矿石,出口总量增加了15%。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副秘书长盛志诚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矿商自己也遇到了几个问题,“一是许多项目增产已经投入,决策高层有担忧,二是现阶段国内采购的确放缓了,再就是金融领域,原来依靠投资矿商的投机资本已有了新的途径,可以通过做空获利,不再单独依靠炒作单边上涨行情”。
定价机制博弈将持续
事实上,即便铁矿石价格已持续下降,中国钢企的整体盈利水平仍无望得到实质改观。中钢协数据显示,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2.53%,1至9月份累计利润率仅为2.99%。其中,9月份纳入钢协统计的77家大中型钢厂利润仅为78.99亿元,环比下降6.59%,1至9月份累计利润为8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74%。
若剔除矿山、自发电、投资收益等非主业因素,1~9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只有1.5%,可以说钢企是在保本经营。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由于铁矿石价格10月份才开始大幅度下降,超30%的下降幅度并未惠及目前的钢企。中钢协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65.74美元/吨,同比上升43.29美元/吨,升幅达35.35%。因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多支出外汇219.94亿美元。
面对铁矿石价格继续下跌压力,10月31日上午,在中钢协举办的钢铁行业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称,中钢协已经开始和国外三大矿商讨论建立一种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从9月份开始双方已经开始接触并交流了各自的想法,但现在一切还没有定论”。
有媒体报道称,淡水河谷公司将大幅缩短议价周期,公司倾向采取现货市场价格与购买方签署合同。但该信息并未得到淡水河谷的证实。
为此,有国内钢厂人士则反映称,淡水河谷还曾声明永远支持长协机制,但已经成为过去。“实际上淡水河谷提出的就是改变定价模式,之前是按前一季度均价,现在淡水河谷采用当季的均价。”
不过,就上述铁矿石季度价格调整,淡水河谷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重申了其继续支持铁矿石季度定价体系的态度。“尽管短期内全球环境复杂多变,淡水河谷坚信金属和矿业中长期发展的基本面仍然十分稳固,因此没有理由对当前的主流定价体系进行结构性改变。”淡水河谷回应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