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银行系统抛出外汇248.92亿元。在外商直投(FDI)和贸易顺差均持稳的情况下,外汇占款却出现46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原因何在?业内众说纷纭。
由于上一次单月外汇占款负增长出现在2007年12月,时值金融危机前夜,热钱正回流发达国家,因此当相似外汇占款数据显现,首个抬头的便是“热钱外流”说,而热钱流出的原因则是欧债危机下全球蔓延的避险情绪、人民币贬值预期以及“国际资本看空中国”一说。
中国的制造业数据不佳、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风险犹存是外资做空中国的几个惯用理由。有媒体援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评论称,外汇占款负增长与近期国际资本看空、做空中国有关,对中国经济增长“硬着陆”的担忧使国际资本流向美元资产寻求避险。
此外,自9月末,1年期人民币对美元NDF(无本金交割远期)相对中间价和国内即期市场就出现了贬值预期;10月末,香港和内地市场人民币即期汇率亦明显倒挂。鲁政委表示,对人民币在海外市场贬值的预期也使投机资本逃离中国。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分析师汪进则提出了“美国恐慌指数VIX”参照系,称类似风险指数是影响中国“热钱”流动的重要因素。由于欧美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这一指数正值上升,避险情绪将带领资金回流美国;同样在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副处长付兵涛注意到了欧美金融机构正急缺流动性,称外资金融机构从中国撤资以自救也是资金外流原因之一。
当“热钱外流”的观点带动对流动性紧张的担忧,并使下调存准率预期不断升温之时,却有业内专家表示“热钱”流出并非主因;而10月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的迹象,也显示国内流动性状况似乎并没有预期得那么紧张。
苏格兰皇家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在岸流动性的挤出效应被夸大,问题的紧迫性被高估。该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崔历指出其中有一个“被严重忽略的问题”:即使相关交易相同,贸易结算中的货币替代以及外商直投流入亦可能造成中国外汇头寸出现巨大波动。
崔历还表示,10月离岸人民币贬值的幅度较高鼓励了人民币贸易收款的净流入,即贸易商有动力通过买入离岸人民币/美元合约来支付中国出口,而不是买入在岸合约,这将在相同的贸易量下减少央行的外汇头寸积累。
在流动性方面,10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890亿元,规模低于9月,但流动性却并未出现过紧,债券收益率的整体趋势向下。崔历由此指出,流动性并非严重不足。鲁政委则认为,外汇占款下降的规模比起此前增加的规模“根本不算什么”,因此货币政策并不会因外汇占款减少而发生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