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内钢材市场在疲软、震荡中结束了。
“难啊,一个难字,道不尽2011年钢材贸易商之艰难!”在年终之间,众多钢贸商在盘点全年经营业绩时,无不这么感叹道,其神态之忧郁,情绪之悲观,似乎折射出这一年艰难的经营轨迹。
宏调政策不给力,旺季不旺价暴跌
在步入2011年前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抑制通胀,稳定价格调控政策,为此,持续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随即,2011年上半年,央行每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每两个月上调一次存款基准利率,贷款难度大,融资成本高,成为下游行业遏制钢材需求释放的一大瓶颈,一批五金、汽车配件、家电、机械等制造业面临资金紧缺严峻局面,无钱采购钢材,导致钢材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在“金九银十”的传统钢市旺季,不仅旺季不旺,而且出奇的清淡,连不少钢铁企业也面临销售不畅,订单减少,库存增多,资金紧缺的诸多压力,因而由“降价稳市”,发展到“减产救市”,纷纷加入停产检修行列,力图稳定钢市,稳定钢价。
同样,在钢材流通领域,钢贸商为加速资金周转,不得不降价出货,减少库存的资金占用。部分商家的恐慌性抛售,导致在“银十”的钢市旺季,出现钢材市场价格疯狂暴跌的“黑色一周”的惊人情景。一周内,一些主要钢材价格大幅下跌200-300元/吨,甚至达到400-500元/吨。而价格的持续“倒挂”,致使钢贸商亏损严重,惨淡经营。
在2011年年初,国家对房地产业加强调控,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坚决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导致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到2011年11月份,包括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的住宅均价环比全线下跌,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832元/平方米,与10月相比下降0.28%,连续第3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专家称“房企冬天仍未过去”。
2011年的房地产业对钢材需求“不给力”,好在1000万套的保障房全面开工,给螺纹钢、线材、圆钢等建筑钢材市场多少注入了动力。因此,从总体来看,今年国内的建筑钢材市场似乎比热卷等板材市场来得幸运。那些从事建筑钢材贸易的商家尽管盈利不大,但比经营热卷等板材的经营者亏损要好得多。
临近年末,央行决定自1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12月25日以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微调和松动,仿佛给严冬中的钢市带来了春的气息,钢贸商悲观情绪消除不少,寄希望于宏调政策的给力,2012年的钢贸不再那么艰难。
“十二五”开局之年,下游行业拉动钢材需求亮点众多
与2010年不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业,都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国内钢材市场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蓝图;而拉动钢材需求,这似乎成为钢贸商的一贴“兴奋剂”,一时间,建筑、机械、电力、钢铁、新型建筑材料工业等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密集出台,钢材需求的亮点闪烁,钢贸商的商机众多,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钢材市场一道诱人的风景线。这也是2011年钢材市场的一大特点,给钢贸商对未来国内的钢市增添信心。
从下游行业出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捕捉商机,也是2011年钢贸企业与往年不同的一个特点,一些钢贸企业捷足先登,抢先占领阵地,争夺市场制高点。诸如住建部公布的《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十二五”期间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在钢材需求上,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加大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广使用400兆帕、500兆帕高强度螺纹钢筋,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和减量应用。围绕建筑业适应减量化用钢趋势,升级热轧螺纹钢标准,重点发展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抗震钢筋、高强度线材(硬线);预见高强钢筋的消费量从2010年的565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11200万吨。由此,一批钢贸商预感到今后的高强钢筋市场前景看好,潜在市场巨大,因此,在2011年率先经营抗震钢筋,有的钢贸商从普通二级钢筋市场退出来,而把销售重点、市场定位在高强钢筋上,先发制人,抢先捕捉商机。
根据用钢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钢材需求的亮点,作为钢贸企业经营的重点,重新确定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策略,这是2011年钢贸商的一大新特点。
“三市”互动,钢材金融属性凸现,加剧钢市震荡
2011年,是钢材期货、电子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等流通业态盛行的一年,因而,钢材期货市场、钢材电子交易市场和钢材现货市场这“三个市场”互动性和渗透性更加明显,更加突出,钢材的金融属性比之以往更加凸现,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作为投资品进行投资、储值、套期保值、套利,影响钢材价格的因素日益复杂,从而加剧了钢材市场价格的震荡波动,让钢贸商难以正确预测、判断钢市行情变化。
在“金九银十”,期货市场及电子交易市场的钢材价格大幅“跳水”,对钢材现货市场行情的急剧下降产生直接的推动效应,而不是一般的“推波助澜”。沪钢期货更是出现大幅杀跌,螺纹钢合约1201开盘4000元/吨,最低3838元/吨,收盘3922元/吨,相对上一交易日结算价格下跌152元/吨。受此影响,上海钢材现货市场再起波澜,一些钢贸公司的建筑钢材报价一下子跌了150元/吨。期货重挫,现货乱跌,“跌路”漫漫,内心煎熬。钢贸商之间相互杀跌,低价抛售;亏得心痛,也没有办法,那个价位“卖得动”,就忍痛卖吧。钢市笼罩一片恐慌的氛围。
由于钢铁产品的金融属性日趋突出,它的效应体现在钢铁定价权部分掌握在期货市场手里,钢铁价格的投机成分增加,现货是平面的:即时间+价格;期货是立体的:时间、价格、比价(内外比价、期现比价、不同合约的价差)。钢材金融属性发展趋势,期货价格变化领先于现货价格变化,因而,钢材期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带动现货市场价格的震荡下行。
一些钢贸商面对现货市场钢材价格频频下跌,亏本经营,都想在期货市场赚钱,弥补损失。其实,期货不是赚钱,本质是规避风险,千万不能投机。入期货,搞投机,80%是亏损,20%盈利,20%里面12%是套期保值盈利。所以,如果要投机,钢贸商远不是做期货人的竞争对手,2011年,一些钢贸商涉及期货交易,造成巨额亏损,可见,正是由于“三市”的互动和渗透,增加了钢贸商的经营难度和不确定性,而只有掌握了期货的本质,利用期货做现货套期保值,发现价格,套期保值,保护现货,在期货市场交易才不会输,且对现货市场的稳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动力。
盘点2011年钢贸商经营的艰难,期货市场的金融属性的日趋凸现,投机的频繁和人为的炒作,使钢材现货市场行情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导致钢贸企业的生意做来越难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转型,2011年钢贸商生存发展的新出路
转型,是2011年钢贸流通领域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不少钢贸商加入了转型的行业,这也从一个角度印证了如今钢贸之艰难。
钢贸难,难经营,转型是钢贸企业逼出来的选择,似乎有些无奈。转型,或许是钢贸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一条出路。在上海钢贸领域,有2万余家钢贸企业挤在钢贸的独木桥上,相互拼搏,大家博弈,同质化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上钢材进入买方市场,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导致钢市的持续处于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而价格的“倒挂”,更让钢贸商的钢材经营如履薄冰,进退维谷。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钢贸企业选择了跨界转型,他们中有投资房地产,有闯入餐饮业,有足涉金融业,有创办物流业,有投身旅游业,有转向文化业,等等,抛弃钢贸,退出钢市,另辟蹊径,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钢贸企业中转向金融、主办市场,注重物流园区建设的就有上百家之多,创建的市场和物流基有近百个。
钢贸商转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的钢贸商因炒期货导致巨额亏损,有的商家投资金融业,因资金链中断,背上数亿欠款压力,最终走上轻生的不归路,悲惨的结局,让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不过,贸易商转型成功的也不乏其人,他们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钢贸的主业与转型的副业并举,在转型的同时,不抛弃钢贸主业,因为钢贸主业,是钢贸企业发家致富的产业,十多年、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商家对钢材贸易驾轻就熟,因此,尽管一些钢贸企业实施转型,但仍把钢贸为转型打基础,即便钢贸亏损,也没有全部抛弃,在转型的新的事业没有站牢脚跟之前,决不退出钢贸。
转型,不转行;转型,不越界;转型,不盲动;转型,不浮躁;这是2011年钢贸流通领域中呈现的一个热点,年终盘点其成败得失,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启迪,有裨益。留给钢贸商的是宝贵财富,哪怕失败的教训,也是难得的财富。
经营思路转变,钢贸商破解困境的良方
钢贸难做也得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1年,对于钢贸企业来说,是经营最困难的一年,也是钢贸商经营思路转变力度最大的一年。年终盘点,这些钢贸商方感经营思路转变之必要,营销创新之重要。
目前,我国有多达25万家从事钢铁流通贸易及物流企业,涉及销售、加工、配送、仓储等多个领域,但产业集中度低,整体状况呈现小、散、乱、差的局面。我国钢铁市场体系是“金字塔型”,即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这一市场体系决定了钢贸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往传统的从钢厂订货到市场销售,赚取差价的经营模式,已经无利可图了。
时下,对于钢贸企业来说,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浪淘沙”、“逆水行舟”、“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更是展现新机遇和新希望曙光的关键时期。此时此刻,贸易商们的表现各异:有的在迷茫,有的销声匿迹,有的开始转行,有的改变主业,……。
然而,如何坚守钢贸这一阵地?怎样破解摆有眼前的经营困境?这成为2011年钢贸商面临的最大难题,而这却关系到钢贸商的生死存亡。因而,这一年,钢贸商的思变意识比往年更强烈,更迫切。“难则思变”,不少钢贸商挣脱“自我设限”,摆脱思维定式,甩掉“金科玉律”的束缚,走出囚禁思维的栅栏,进行经营理念创新,革新传统营销模式,着力调整市场定位,随之,一个个创新理念和营销模式出现在钢贸流通领域。诸如,“集成购销”模式,“金融化”贸易,“电子化”销售,“工程式”的一篮子配送服务,“销售前后端融合”的运营管理模式,“经营连锁式”的供应链建设,变“买断式代理”为“佣金式代理”的探索,建立“扁平化式”的销售渠道,培植钢铁物流园区,等等,这些经营思路的转变,让不少钢贸商破解面临的经营困境。
思路一变天地宽。经营思路的转型,使不少钢贸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就拿园区化交易模式的创新来说,如今在上海地区已有各类民营剪切加工中心或开板厂62家,集加工、仓储、贸易为一体。既是钢材的仓储地,也是钢材的加工厂。如上海宝闽钢铁集团投建的共青加工中心、上海舜业钢铁集团的舜业钢铁加工公司等。上海埃圣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日前在江苏盐城打造的占地300余亩的钢材仓储物流中心。这种园区式交易改变了以往的单纯钢材买卖,而是融合了贸易、加工、配送、仓储、物流,并提供商住、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具有钢材贸易城的功能,她不再是过去的单一钢材买卖了。
有道是思路就是出路,思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要改变命运,先改变思路。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钢贸商要想赚钱,就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改变不适应市场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确立顺应潮流的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闯出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盘点2011年钢贸流通业的经营业绩,回首2011年钢贸企业的经营轨迹,展望2012年面临的前进路途,钢贸商心潮激荡,感慨万千,……。
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愿钢贸商2012年的经营业绩胜过2011年,一年更比一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