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对于钢材行业的人来说,更多时候是一种“悲情”的代名词,辛辛苦苦忙碌努力了一年,照样难以扭转颓势。回顾过去的一年,不难发现,国内钢材市场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特别是2011年惨淡行情的“洗礼”,正在发生着诸多变化。
“钢厂代理”,这个一度的“金字招牌”,从2011年开始便滑落人间。
罕见的优惠政策
2011年年底时分,各大钢厂的订货会相继召开。参会的企业依然众多,大家喝酒聊天,热闹依旧。尽管订货会上,钢厂给出了一系列优惠奖励政策,以博得贸易商的“芳心”。然而对于2012年的长协和定量,贸易商十个有九个说,要么“减量”要么“一单一议”。
做了多年钢厂代理的吴先生说,往年订货会钢厂可是主角,但今年的订货会,摆架子的可都是钢贸商呢。钢厂悄然退到了二线的位子,为了“讨好”钢贸商,钢厂给出的优惠政策也都是往年遥不可及的。
据了解,沙钢这个国内最大的民营钢厂,在2012年的订货会中,对完成今年订货量98%及以上的客户,分品种奖励6-30元/吨不等;对完成了90%(含90%)到98%的客户,分品种奖励2-8元/吨不等;而对完成的量在80%至90%的客户,也分品种给出了1-3元/吨的奖励。此外,沙钢还分档次地降低了对代理商和终端直供客户的保证金标准。对于终端直供客户,沙钢给出的保证金标准还要在此基础上,同级别再下调50元/吨。
而国内其他的主流钢厂也纷纷开出了较大的优惠。例如武钢,将客户分为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和零星客户三级,其中重点客户对应的优惠点数为5个点,一般客户对应的优惠点数4个点,零星客户则没优惠……而这样的奖励政策,在往年是非常少见的。
钢厂:放低身价,走入凡间
由于国内钢铁市场一直是“钢厂占据主导地位”,价格倒挂、发货不及时、行情好少发货,行情不好多发货。补贴不到位、价格逼得太紧,这种模式让众多钢厂代理商无比郁闷。
吴先生表示,此前曾参加过几次钢厂的座谈会,发现如今一些原本很牛的钢厂,态度变得越来越“客气”,他直言:“真是万万没想到”。
他说,即便像2010年曾有钢贸商联名上书钢铁企业,也未能实质改变厂商关系,“没想到经过2011年这么一整,钢厂竟逐渐改变了以往的高姿态。”
2011年厂商间的关系的确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
在悲观的市场面前,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无疑是市场前进的积极因素。为此2011年12月承钢集团在上海召开了四级钢市场应用推介会。河北钢铁集团及承钢集团8位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大官”莅临推介会。
有媒体称,种种迹象表明,钢厂正在“放低身价,走入了凡间”。
2012的寒冬将更难过
即便钢厂优惠多多,仍无法阻挡钢厂代理商“退出潮”。
面对2011年的全年亏损,贸易商纷纷选择“瘦身”——缩减代理量或直接退出代理行列。“做得越大亏得越多,少亏就是赢”是众多贸易商的共识。
吴先生坦言,他原来的协议量是5000吨/月的,现在减少了一半。据他所知,更多人选择了“一单一议”。“许多钢贸商不愿意做代理了,于是钢厂返回去找那些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小钢贸商做代理,结果却发现这些人早没了踪影。其实钢厂现在也挺悲剧的。”
一方面,是大量代理商的退出和减少代理量;另一方面,中钢协2011年12月份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粗钢日均产量为166.61万吨,继续呈下滑趋势,但随着下游市场普遍选择低库存,甚至空库存应对当前的低迷行情,钢厂内部的库存正在呈现上升趋势,且年底直供资源相应减少。
未来一段时间内,钢厂却是去库存化无门,春节来临前想办法发货的压力较重。
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从2004年的8.11%,一路下滑,2010年达到了2.57%,处于全国工业领域最低水平。2011年1—11月,中钢协会员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至2.55%,远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的水平,10月和11月企业亏损面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日前表示,2011年并不是钢铁行业最差的时候,2012年钢厂微利或亏损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今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真正进入行业寒冬的初期,因此从现在起,全行业应该开始做好应对更加困难环境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