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武钢今年将建“万头养猪场”》的消息,吸引了业内外的视线,也成为当今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低下背景下媒体追逐的一个“新闻眼”,更引起人们对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对低迷市场如何渡过难关的多层思考……
其实,武钢增加非钢产业投入之举,在我国钢铁业内已不是新闻。
了解并熟悉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的人都还记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中国钢铁工业同样也曾一度遇到了产能过剩、产品积压、效益低下、资金回笼遇阻、三角债严重等矛盾。当时,为缓解这些矛盾,不仅在全行业生产经营方面提出了“不给钱不发货,没有合同不生存,企业要以销定产”等举措,与此同时在钢铁行业机制改革方面提出了“精干主体,分离辅助;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当时,很多大中型钢铁企业均“因地制宜”,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开展多种经营,从蔬菜粮食种植到农副食品加工,从家用电器制造到计算机开发生产,从红酒酿造到旅游客运,从民建装修到家畜养殖……等等,应有尽有。
但是,从近日武钢集团拟下调2012年全年经营计划、继续加大非钢产业发展投入的举措中,我们的确看到了当前国内钢铁行业又遇困境,并正在竭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近期武钢(其实不仅只是武钢)强调并采取的“多种经营”举措,究竟应该如何看?对于历史上我国钢铁行业曾经为渡过经营困境所采取的“多种经营”发展策略,当时也有不同看法。一说,钢铁行业采取“多元经营”战略是对的,可以拓展企业盈利之道,还可以通过“分离辅助”而大力开办“第三产业”,减少企业负担,为下岗人员提供更多再就业机会和渠道;另一说,钢铁行业应该集中精力和财力发展主业,真正提高钢铁行业的产品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钢铁市场,真正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占有率……等等。
其后,随着历史的演进、国内外经济发展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变化、我国钢铁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上述这些钢铁行业发展中的阶段性矛盾渐渐淡化,争论也随之消失,尤其是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钢铁行业自身的努力,在经济建设对钢铁产品大量需求的强劲支撑下,钢铁(也包括其它产业)都进入了一个高投入、高增长的快速发展阶段……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再至当前欧债危机,又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我国钢铁行业在此前大量投入建设的项目相继建成,总体产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怎么办?
若完全等待市场复苏,毕竟很被动,尤其是大中型国有钢铁企业,更为其难。于是,类似于武钢的国内较有“经济实力”和相对有“回旋余地”的钢铁企业,又都将经营视线拓展到了钢铁主业之外的非钢领域,并不同程度增加了能够为企业带来现实经济效益的多种经营项目。
此举,对于当前面对市场困境的钢铁企业来说,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之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必过多强调“不务正业”,更不必过份指责“偏离主业”——我们应该充分相信武钢和曾经受过市场“轮回”困窘的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的决策者,都会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企业资金特点、技术特长、人员结构、地域差异的“多种经营”策略,以不同程度地缓解或弥补当前因钢铁市场久迷不振所带来的严重减利损失。
当前,具有相当实力的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增加非钢投入的举措说明,国内钢铁行业的的确确暂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经济复苏较慢,市场需求不振,企业利润锐减。此间,作为钢材贸易商更应该从武钢的情况中增加警觉:今年的钢市较难,尽管钢市在低迷了很久之后顺其自然钢价也会有所回升,但从当前的“综合经营环境成本”来看,利润也很难像从前了。
我们还要知道,武钢相对国内很多钢企来说,在困难的时候还有拿出资金增加非钢投入的实力,而一些经营欠佳的钢铁企业,也许在当前还难以在保证钢铁主体生产的同时去“拓展非钢”并养的起猪……
钢企养猪,透视出钢市的困窘;重提非钢,蕴含着钢企的预见;多元经营。
鉴往知来,钢铁行业发展非钢产业,别忘了围绕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注意与钢铁主业的平衡,也同样需要防范经营风险。
仅从武钢养猪举措看来,这一波经济的真正复苏,还尚待一些时日——应当相信那些经历过中国钢铁业多次“兴”与“衰”轮回砺炼、一路亲身走过来的企业家所作的经营策略调整之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