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4日电 (记者田俊荣)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11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降至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
据悉,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较上年下降15%,与GDP之比为2.8%,较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对外经济平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国际上将经常项目差额控制在GDP的4%以内视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报告》认为,2008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逐步降至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既体现了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外经济政策调整的成效,也反映了国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还显示人民币汇率正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
经常项目大额顺差是中国2005年以来才有的现象,以前是顺差和逆差交替出现且规模及占比均不大。2008年以来,受周期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及其占GDP之比逐年下降,现已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但由于资本流出渠道不足,相关政策支持尚不到位,民间对外投资特别是金融投资水平较低,无法完全消化经常项目顺差,客观上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9%,低于2007—2010年年均顺差4686亿美元的规模。《报告》预计,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但顺差大幅减少。发达国家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国际经济金融将持续动荡,我国可能面临跨境资本流动反复波动的风险。随着外汇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形成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