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定价权的博弈给国人的印象太深了。轮到稀土身上,尤其还是一度成“白菜价”的稀土,就更强调定价权了,要卖出“黄金价”。
内是稀土市场的各自为战,甚至黑箱操作下的私采乱挖,外有欧美、日本在稀土问题上的贸易战压力,作为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国家级的行业协会,稀土协会想低调都不行。
摆在稀土协会面前的首要任务,可能是要实现南北方稀土市场的共融共通。据媒体报道,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负责人、原工信部材料司副巡视员王彩凤就曾公开表示,协会的具体职责是协助政府,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对外合作中,发挥助手作用。她希望协会能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价格对于中国稀土行业不是惟一目的,稀土卖成白菜价不正常,卖成黄金价也是不正常的,稀土就应该是稀土价。稀土跟铁矿石不一样,三大矿山的铁矿石主要是卖给所在国之外的市场,而稀土的情况是,中国国内的需求在整个稀土的生产中占据主要部分,也就是说,稀土价格太高,本身对于国内的稀土下游行业是不利的,对国内产业的发展势必也要产生影响。
对于国内稀土,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低,而是环保和技术竞争力双低的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此前曾对媒体表示,我国稀土开采付出的代价触目惊心,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
而在稀土的发展上,也是多靠老天爷赏饭吃,而不是提高技术利用效率。一项数据显示,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就算国内稀土的储量丰厚,也禁不起如此的浪费。不仅仅是稀土开发的技术粗放,同样的,稀土高端应用技术方面,国内稀土行业也是力不从心,核心技术不在己方。这一点有些像国内钢铁行业,粗钢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高端钢材的生产却竞争力弱,高端汽车钢材往往需要进口。所不同的是,铁矿石是掌握在国外矿企手里,而稀土原材料则是国内“应有尽有”。
因此,稀土协会对于本行业的规范和自律,应该有更高的目标。技术的话语权,而不是价格上的话语权,才是稀土协会所应深思熟虑的事情。事实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榜样。在跟三大矿山的定价权博弈上,过多地倚仗指令式的行政干预,起到的更多是保护有进口矿特权牌照的大中型钢厂和贸易商,强行想控制市场力量的衍变,结果最后落得个一地鸡毛。稀土行业协会,具有政府背景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事实,但这种行政隐权力如果过于执著于高于稀土价格本身的定价权,这种引领作用将强化我们稀土行业目前的现状,即醉心资源的占有,而对技术突破方面则意兴阑珊。这不是一个产业做大做强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