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驻华大使馆21日发出建议性警告令,提醒印度商人在中国义乌经商存在“危险”。《印度教徒报》称,此前在义乌卷入官司的两名印度商人已经历6个月的“法律战”,目前由于同当地供应商争端升级,两人再次受到新的指控。中国小商品城(义乌)日用百货商会会长楼仲平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经济纠纷应当让商业运作规律自然消化,而不是通过政治化、外交介入的方式解决,“印度方面这样处理不太妥当”。
据《印度斯坦时报》21日报道,新的建议性警告令称:(如果发生纠纷),(印度商人的)活动自由可能被剥夺,如果涉及法庭争端,他们可能需要停留更长时间,因此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食宿。另外,(被起诉者)可能会在胁迫之下签署文件。在法庭上,此类文件可能被当做证据起到不利影响。警告令还提醒去义乌做生意的商人交给印度驻上海领事馆详细联系资料,包括电话号码、近亲及朋友的联系方式,“必须时刻保持联系”。
报道称,自去年12月以来就卷入官司的两名印度商人拉希贾和阿加瓦尔正在浙江当地一家法院面临两起新的诉讼,中国供应商要求两人交还1000万元人民币欠款。这两名印度人虽然受雇于一家也门人开办的贸易公司,但也门老板已经逃跑,欠款却未交。中方认为两名印度人有还款责任,而且这两人已经签署相关文件。不过,这两名印度商人在上月的听审中争辩称,他们只是公司雇员,没有义务还钱。他们还声称,相关文件是在被中方供应商扣留期间“被迫”签署的。
一名印度官员表示,再度发出建议性警告令是因为大使馆对当局处理案件的方式“很失望”。根据中方法院的传唤计划,两名印度商人需要在6月27日之前再次出庭接受审问。《印度教徒报》说,中国当局目前不允许两名印度商人离开,他们现住在上海的一家酒店,资金十分紧张,日常开销依靠大使馆接济。拉希贾在接受印媒采访时说:“我们已经没钱了,连律师都在说我们应该去街上乞讨。”
义乌当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22日对《环球时报》说,该案已在金华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二审,一切都在法律判决的程序进程中。几个月来,没有任何义乌经营商户对此有异议,也没有印度商人在义乌闹事。去年年底印度商人欠债引发的争议,在义乌当地几乎没有人还记得。但印度驻华使馆、印度媒体却还在恶意炒作此事,事实上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对中国法律程序的亵渎。
这两名印度商人的债务纠纷起源于去年12月,当时有多家印度媒体称义乌当地人因债务纠纷绑架了印度商人。还有印媒报道称,前往义乌为印度商人提供领事保护的印度驻上海总领馆外交官因被禁止进食和服药而昏厥。
对于印度再次发布警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2日表示,中方一贯依法维护包括印度公民在内的在华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印方发布有关通告,非但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影响中印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对印媒的不实报道做出澄清,“中方希望印方积极教育引导印来华商贸人员遵守中国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