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欧盟决策机构欧盟理事会(成员国)常驻代表委员会统一了欧盟委员会有关《对评级机构的立法建议》的立场,并授权欧盟轮值主席国据此与欧洲议会举行谈判,以便在欧洲议会一读通过该法案。上述举措旨在打破穆迪、标普、惠誉三大美国国际评级机构的垄断,使评级分析方法透明化,减少投资者对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评级机构有意或无意违反规则的行为将被课以罚款。
评级机构将面临“强制轮换”等限制规定
欧盟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控早已进入立法程序。2011年11月15日,欧盟委员会提出《对评级机构的立法建议》。该建议要求银行业、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所有金融机构在评估资本金水平时,要自己进行风险评估,不能依赖评级机构的报告。建议同时要求监管者在监管和发布指令时,也不能只依赖评级机构的结果。为了稳定主权债券市场,该建议要求评级机构每6个月就要对评级进行一次重新评估,而非目前的12个月;评级结果必须在市场休市后至开市前一个小时之内公布;同时,评级机构需在公开报告前,提前24小时知会被评级国家,并提供报告中计算方法、关键事实等数据,被评级国家可以就其中的事实错误作出回应。
为减少利益冲突,欧盟的主要措施是限制各评级机构的交叉持有,即在一家评级机构拥有5%或以上股份的持有者对另一家机构的投资不能超过其股权的5%;同时拥有5%股权或否决权的投资者不能再进行咨询业务。建议还明确规定,投资者可以对评级机构有意或无意违反规则的行为提出民事诉讼,评级机构将承担责任。
欧盟理事会还希望引入“强制轮换制”,即强制债券发行方每4年轮换评级机构,强制评级机构每4年轮流对一家公司进行评级。长期以来,评级行业一直保持着由债券发行方付费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利益冲突一直备受诟病,欧盟试图铲除这一痼疾。此前,欧盟委员会建议企业每3年更换一次评级机构,若所聘请的评级机构有两家,那么没有更换的评级机构6年后也必须更换。欧盟委员会称,上述做法有助于维护评级机构的独立性。
欧盟认为美评级机构在债务危机中推波助澜
2010年4月底,3天之内,标普接连将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这3个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降级。其中,希腊的评级从BBB+降为BB+,沦为垃圾级,引起市场一片恐慌,对希腊债务危机蔓延的担忧日益高涨,希腊债务危机也由此扩散为欧洲债务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时任法国经济部长拉加德认为,标普的上述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萌芽”。
2011年11月,一些金融机构突然收到标普的警告,称将要降低法国AAA主权评级。虽然此后证明这是计算机错误所致,但这一“事故”无异于给本已紧张的市场火上浇油,法国国债收益率因此持续攀升。事件再次触动欧盟决策者的神经,此前多位欧洲领导人痛批评级机构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推波助澜。
日前,穆迪宣布下调16家西班牙银行评级,此前还下调了意大利26家银行的信用评级,而惠誉则下调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穆迪表示,还可能进一步下调16家西班牙银行评级。在艰难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时,这些信用评级机构频频下调该地区主权国家和银行的评级使得欧盟面临的处境更加艰难,这引发了欧洲决策者及有识之士的愤怒。
法国学者帕特里克·若利认为,当前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几乎全是美国公司,对债券的评估只着眼于美国市场的需要。更为严重的是,评级机构虽强调只发布看法而非建议,但是“评级背后的原因通常被遮掩”,国际评级机构只是美国加强对世界经济操控的一个工具。
安盛公司(AXA)投资战略主任帕里斯—奥尔维茨甚至怀疑标普对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降级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他说:“当希腊与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援助希腊的谈判取得进展之时,我看不出宣布对上述国家降级有何迫切需要。”他认为,评级公司作为债务市场无法回避的角色,对债务危机的扩散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欧盟建立独立评级机构的时机还不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拟议中的两项更加严厉的措施建议并未出现在《对评级机构的立法建议》中。这两项建议是:
其一,暂时禁止评级机构对债务危机国进行信用评级。这是欧盟内部市场委员巴尼尔一直主张的。不过巴尼尔表示,这一主张还需要欧盟内部进一步讨论,不排除未来补充进入规范措施的可能。
其二,建立欧盟自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以抵御美国评级机构的影响。根据巴尼尔的估计,这样做成本很高,大约需要3亿至5亿欧元,而且目前时机还不成熟。欧盟目前考虑的是如何让欧盟内部中、小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合并成大型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欧盟理事会已要求欧盟委员会在2016年7月1日前出台一份对评级市场形势的评估报告,如有必要,欧盟将出台相应的补充规定。
巴尼尔表示,规范国际评级机构“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欧盟需要更多政治主权来规范评级机构”。
(本报布鲁塞尔5月22日电)
>>点评
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欧盟与评级机构特别是三大评级机构的矛盾源远流长。这次欧债危机的酝酿、生成和爆发与信用评级机构都有直接的关联,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都对其不当言行进行了警告,甚至诉诸于法律。包括德法在内的重要成员国对评级机构违背公正客观原则表达了不满,这次终于痛下决心,进行“绝地反击”。
在美国,评级机构是自由言论的象征。客观上看其行为并不具有公信力。比如,美国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100%,欧盟平均只占80%多,但只有标普一家在去年对美国的信用评级进行了下调,而且以总裁宣布辞职告终。评级机构的博弈是政治实力的博弈。在经济上,美国的评级机构首先是华尔街金融强权一部分,每次调级都是一次利益分割,与华尔街商业利润紧密相连。评级调级的时候产生金融市场震动,华尔街从中渔利。同时,评级机构的行为体现华盛顿的政治利益。
未来美国的评级机构行为是否会有所收敛,取决于欧洲和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博弈。众所周知,话语权背后是资产定价权,是利益的流失和分割。欧盟当前的反制行为对其他国家来说也具有示范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