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带来评说:煤化工产业进入恶性膨胀期,有关企业和部门该如何应对?
事件回顾:
据《中国经营报》独家获悉,最迟到今年四季度,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主导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这两个有关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将会出台,该文件具体实施部门为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炼油及煤制燃料处。
“在文件中会明确内蒙古、新疆、山西和陕西等11个省区的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接近国家能源局炼油及煤制燃料处室的人士透露称,这15个示范项目名单目前已经确定,不再做出调整。但不排除两三年后,再推出第二批示范项目。
在此之前的“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到将重点实施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原则上一个企业承担一个示范项目。
他亦指出,面对煤化工项目产能过剩的现状,国家能源局对已开工但未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有关项目,也不会搞一刀切式的统一叫停。
“能源局科技司下一步将加大与有关地方政府的沟通力度,重点是引导国有资本理性投资。”他称这意味着,此类煤化工项目基本不再可能从银行直接获得融资,而土地审批、环保审批等流程也将逐步提高门槛。
对此,沈骥如表示,有关企业和部门应从以下三点来面对:
首先,要端正认识。无论是煤炭、煤化工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应了解自己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和任务。一是,作为一个煤多、油少的国家,我国煤炭和煤化工企业在相当长一短时期内仍然是为我国提供能源的主力,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二是,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履行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非矿石替代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的承诺,意味着我国的能源结构要进行调整,煤炭、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必须逐步下降。
其次,对煤化工产业的“恶性膨胀”,除了采取“拦截、封堵”的办法,更应该采取“疏导”的办法。所谓“疏导”,就是要给卖不出去的煤化工产品找到销售出路,同时,要调整煤化工产品的结构,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减少供大于求产品的生产。例如,我国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已高达56%,面临巨大的战略风险。
而煤化工产品甲醇和二甲醚可以大量添加到汽油、柴油中,减少我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目前,93号汽油每升售价接近8元,而甲醇燃料售价仅3元左右,添加到汽油中,可以降低油价、减少运输成本。不妨可以先在出租车、公共汽车、中小卡车和农用汽车、拖拉机、内河船舶上使用,也可以代替一些锅炉燃油和天然气。这方面的市场一旦打通,甲醇、二甲醚的过剩可能会变为供不应求。关键是要消除汽油、柴油添加甲醇、二甲醚的心理障碍、技术障碍和部门利益障碍。
第三,我国2011年消费35亿吨煤,今后还要增加。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减少对煤炭、石油的依赖是国家、民族利益的长远需要。煤炭、煤化工企业需要对非矿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生物能源等进行投资,对智能电网进行投资,使单一的煤炭或煤化工企业,变成多元、全能的能源企业,收入来源多元化,将增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抗风险能力。2012年上半年德国各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已经从去年同期的21%提高到25%。德国能做到的,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