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放缓,美国化工巨头日子自然不好过。当地时间10月23日,陶氏化学和杜邦公司不约而同地宣布将在全球进行裁员及重组。两家公司将分别在全球裁员2400人和1500人,同时陶氏还将关闭大量生产基地。而杜邦在裁员之外还会进行业务重组。尽管两家企业都未对外表示新的重组行为是否会涉及到中国市场,但业内人士称中国业务的调整在所难免。
裁员重组进行中
陶氏化学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应,一系列调整计划是为公司在宏观经济长期疲软低迷的状况中能进一步转型,裁员2400名员工中有20%在亚太区和拉丁美洲。
陶氏化学判断,宏观经济增长或持续放缓,其会推出一系列的降本和业务重组计划,包括裁减2400个岗位(占其雇员总数的5%),关闭在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等地的20处制造基地。此外,部分次要项目也将被砍掉。预计到2014年年底前,这些措施将每年节约成本5亿美元。
杜邦公司的裁员尚未开始,但在今后1年到1年半之内会在全球裁员1500人。而是否会做业务重组则会看今后的市场环境,杜邦中国区公关部还称,并不清楚中国区职员是否会在裁员名单中。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两家公司的重组计划推出后,中国地区的业务调整也在所难免。生意社资深化工分析师张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陶氏化学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涉及高性能膜材料、油漆涂料、聚氨酯产品等,而就中国而言,家用、车用聚氨酯产品需求潜力巨大,但水处理产业则面临一些挑战,预计陶氏化学可能要在业务布局上做出些调整。
张明还谈到,杜邦宣称三季度亚太地区的高性能化学品销售下降,而其中国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工程塑料、工业尼龙丝、电子浆料及汽车涂料、芳纶纤维等化学产品,所以如果要调整全球业务的话,中国地区理应受到调整,以降低其当期运营成本。
业绩大幅下挫
两大化工巨头的裁员行为,与业绩下滑不无关系。陶氏化学今年第二季度的盈利同比下滑了31%,三季度的销售额为13.6亿美元,同比下降10%,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9%。该季度的财报里提到,今年第三季度,陶氏公司三季度在全球的价格下跌了9%,这是受欧洲和大中国地区价格分别下跌了12%和11%的带动。
杜邦公司今年第三季度业绩也不乐观,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至1000万美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52亿美元。当然,本季度1.52亿美元重组费用、电子产品部门和通信部门资产相关的2.42亿美元减值支出也是净利润重挫的主要因素。同时,电子与通信、高性能化学等业务部门销售下降,也导致了业绩的下降。
今年全球化工行业景气度都不高,亚洲化工企业普遍业绩不佳。据统计,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市场需求疲软行情糟糕,除了极少数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外,亚洲石化公司经营基本全线飘绿,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大降,部分公司还出现了净亏损。
不过在此情况下,国内化工巨头裁员的势头并不明显。对此,张明分析说,国内化工市场冷热不均,并未显现全行业衰退的迹象,所以企业裁员理由不充分;而且国内化工巨头普遍为多种产业并举发展,很难遇到资金瓶颈,甚至不少化工巨头今年还抓住低迷周期的机遇大肆新上扩建项目。
除了国内化工巨头的逆势扩张,一些外资企业也计划在华扩大投资。德国拜耳集团内部人士昨天对本报记者说,肯定不会在中国进行裁员。相比陶氏化学、杜邦,拜耳的情况有些特殊。拜耳现有的三大业务为材料科技、医药保健和作物科学,从某种程度上看拜耳是一家综合性企业,反而不能看作是完全的化工企业,因行业板块跨度较大,拜耳的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一些。但陶氏化学和杜邦仍主要集中于化工品。这也是为何在化工市场波动剧烈时,两家美国公司的业绩变化要明显大于德国拜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