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周刊消息,9月,由于煤矿停工,在内蒙古打工的陕西籍煤矿工人孙富打好行李卷准备回家,而同乡的一个电话却让他喜出望外:鄂尔多斯[9.072.95%股吧研报]准格尔旗孙家壕煤矿竟然不停产,不减人,不降薪!同乡建议孙富可以来孙家壕试试。
其后顺利入职的孙富十分高兴,今年的煤炭市场如此冷清,有一份稳定工作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
孙富并不知道,和他一样幸运的还有12家煤矿的工友,这13家煤矿都属于内蒙古伊东集团。这是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位列内蒙古民营企业百强第三名,拥有7000名员工。
6月,在电煤压港数月之后,煤价如大厦忽倾,6月20日至7月5日,近200元的煤价巨跌使煤企乱了方寸。更多的企业选择了限产保价。
放假检修,裁员减员,降薪停薪已屡见不鲜,更有的煤矿企业干脆停产不干。在鄂尔多斯,有煤炭企业对记者说:“没有每吨100元的利润,情愿停产封矿。”
伊东集团为何这么反常?
“在这个时候应该主动为政府长脸”
7月初,伊东集团董事局主席杨二喜紧急召开集团公司会议,要求旗下13家煤矿,对内做到“不停产、不减员、不降薪”,对外做到核算成本,主动降价,保本微利;同时还要求12家一级子公司,40多家分公司保持正常生产经营,两大化工项目东华能源[10.840.56%股吧研报]和东兴氯碱按时于10月份投产。
10月12日,伊东集团旗下的东兴化工还通过招投标与劳务公司签署数百人的用人合同。伊东集团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面对低迷的煤炭市场,有人给伊东集团算了这样一笔账:伊东集团煤炭生产能力今年达到了3400万吨,每吨平均降价近百元,降下去的全部是利润,伊东集团的直接损失近20亿。业内人士质疑:伊东到底能坚持多久?
作为内蒙古“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企业,伊东集团当家人杨二喜的朴实厚道,在内蒙古政商两界同样知名。“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做这么大,作为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选中的煤炭整合主体,在这个时候应该主动为政府长脸,该担的责任是一定要担的,要做企业家,不能做煤老板。”杨二喜说,企业家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发扬诚信,担负社会责任。“客户也好,员工也好,都是支持伊东16年的朋友,这个时候,我不能对不住他们。”
伊东集团党委副书记康建民告诉记者:“一线员工不仅没有降薪而且基本工资全部上涨500元,而以董事局主席杨二喜为首的高管层却将薪酬下调了近20%。”
伊东集团的“三不原则”受到了鄂尔多斯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被逼出来的内蒙古最大煤化工企业
伊东集团的实力和杨二喜作为企业家的长远眼光,也是其实施“三不原则”的关键所在。
杨二喜坦言,伊东集团能有今天全是被逼出来的。
1996年,国企改制而来的伊东公司年销售煤炭不足60万吨,却要养500多名员工,一年下来亏损200多万元,企业高管请客人吃饭都得赊账,以至于公司所在地的饭馆都不愿接待伊东集团的员工。
煤炭生产不挣钱,只能另寻他路,为了生存,杨二喜与当时的伊克昭盟科技局和中国煤炭研究所合作,尝试进行煤炭转化深加工。几经磨难,伊东集团的煤转化项目终于试验成功。转化后,每吨煤增加利润20元。煤转化使伊东集团逐渐扭亏为盈。2004年,伊东集团年利润达到4.4亿元,同年煤炭市场开始全面转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