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14日召开2012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前三季度,钢铁行业面临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幅大幅回落、原燃材料价格难以大幅下降、钢铁行业亏损加剧、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问题。近期国家加大了稳增长的措施力度,钢材市场有所反应,9月下旬以来钢材价格小幅回升,钢市已出现逐步好转的迹象。不过,由于钢铁产能明显大于需求,当前钢材价格回升乏力,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的难度加大,市场能否稳住,尚有待于观察。
一、钢铁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幅大幅回落
今年1-9月,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1027.61万吨,同比只增加330.26万吨,仅增长0.65%,而去年同期表观消费量增加4695.55万吨,增长10.38,增幅回落了9.73个百分点。主要用钢行业中铁路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新开工)开发投资均是负增长,造船工业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等均大幅下降,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弱增长或增幅较大回落,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没有大的转变。
2.原燃材料价格难以大幅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
据钢铁协会统计,1-9月份钢铁企业财务结算价格同比下降15.64%,而同期企业原燃料采购成本除进口铁矿石降幅为18.43%(大于钢材结算价格降幅15.64%)以外,炼焦煤、喷吹煤等原燃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比仅下降7.67%和3.41%,致使企业产品盈利空间大幅压缩。9月下旬以后,钢材价格略有回升,但原燃材料价格也出现了快速反弹,如进口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反弹了每吨180元左右,钢铁企业继续面临高成本压力
3.钢铁行业亏损加剧,企业扭亏任务艰巨
今年以来,虽然钢铁企业在开拓市场、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大中型钢铁企业仍处于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今年除3、4、5月份略有盈利外,其他月份均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额逐月增加。9月份亏损23.76亿元,环比减少亏损18.2亿元,主要是由于投资收益增加19.66亿元,钢铁主业亏损并未减少;亏损企业亏损额63.97亿元,环比增加16.87%;亏损面达到52.5%。1-9月份,累计亏损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户,亏损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4户,亏损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2户。
4.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困难
虽然今年国家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贷款额度,并两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措施,但受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亏损增加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资金仍然紧张。1-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612.19亿元,同比增长29.18%。9月末资产负债率68.49%,同比上升2.02个百分点。银行借款同比增长12.23%;存货资金占用比年初增长5.92%;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68%,应付账款同比增长6.11%。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困难局面,个别企业亏损额已经超过固定资产折旧,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当前钢铁行业的形势判断及主要工作
近期国家加大了稳增长的措施力度,钢材市场有所反应,9月下旬以来钢材价格小幅回升,钢市已出现逐步好转的迹象,钢铁企业要认清行业面临的形势。
1.四季度市场钢材需求形势有所好转
国家发改委9月份新批25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3个公路项目,铁路新开工项目增加13个,由年初定的9个增到22个,铁路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5160亿元增至6300亿元。因此,第四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将显著增长,钢铁市场需求比前三季度会有回升,钢材需求疲软态势有所改观。
2.钢材价格继续回升难度加大
由于钢铁产能明显大于需求,随着钢价回升,一些已停工的设备又陆续开动,全国日产粗钢9月份193.15万吨,环比增长2%,10月份190.63万吨,虽然比9月份略有下降,但仍然高于8月份水平。另外,随着冬季的到来,北方钢材销往南方市场的数量将有所增加,区域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很难避免,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目前钢材价格回升乏力,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的难度加大,市场能否稳住,尚有待于观察。
3.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将跟随钢价波动
今年以来,只要钢价稍有回涨迹象,铁矿石、煤炭等冶金原燃材料价格会立即跟涨,而且涨幅较高;而钢价下跌时,原燃材料价格却往往滞后很长时间,且降幅有限。由于这种同涨、不同跌的价格走势,把钢铁行业仅有的一点利润全部吃掉了。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努力控制钢铁产量,促使供需基本平衡,促进价格合理回升是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全行业要继续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认真贯彻年初理事扩大会确定的“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保盈利”的工作目标,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低于制造成本不销售”的经营原则,促进供需回归平衡和钢材价格合理回升,切忌盲目生产,严格控制库存和资金占用。
同时,要加大对标挖潜力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企业的竞争就是成本的竞争,对标挖潜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钢材价格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企业要广泛对标,寻找差距,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