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矿有色”)日前发出倡议,据新华网8月2日报道,希望全国稀土分离企业“在2011年8月初立即主动停产,确保稀土市场平稳运营。” 《中国证券报》8月3日报道称,这份高调的倡议书引起轩然大波。业内人士称,五矿有色的这一行为,实际上揭示出相关产业政策并不会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稀土指令性生产政策未有效执行 根据2011年3月国土资源部下达的2011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2011年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其中,轻稀土8.04万吨,中重稀土1.34万吨。不过,业内消息称,截至7月底,上述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已基本用完。 上述《中国证券报》报道显示,自2005年开始,我国稀土产量连续5年超过10万吨,而指令性生产计划平均每年为8万吨。据中国稀土学会粗略估计,2010年,我国稀土实际产量约13万吨,而国土资源部设定的当年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万吨。 对此,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表示,由于监管不力,稀土开采超标是行业的正常现象。 市场交易混乱“超生”现象难控 根据工信部要求,指令性生产指标应下达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及相关管理规定要求的企业。其中,矿山企业须具有采矿许可证;冶炼企业不使用已列入禁止或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工艺。计划指标要向重点企业倾斜。 但《东方早报》8月3日报道称,赣州一家大型稀土分离厂负责人透露,在稀土分离企业中,有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的企业和没有取得指标的企业都存在“超生”现象,因为“问题到了地方很复杂”。 对此,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王国珍表示,稀土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和地方政府难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不去落实开采政策。 《上海证券报》同日报道也指出,我国稀土市场交易混乱,充斥着各种走私及倒卖,不开具增值税发票,无法监管。目前虽然还没有权威数字统计这种“不带票”的交易量在总交易量中所占的比重,但多位业内人士称,该交易数量庞大,不容小觑。 王国珍建议,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执行,应实行地方政府“问责制”。另外还要利用“环保”来牵制稀土企业,生产指标要向环保达标的企业倾斜。 五矿有色倡议行业停产也招非议 一方面,五矿有色发布倡议的行为,揭示稀土产业政策在执行中存在很多障碍,另一方面,据前述《中国证券报》报道,也有分析指,五矿有色以企业身份在原矿吃紧、稀土氧化物连续阴跌之时倡议同行停产,实际上是从市场利益角度出发。 多家龙头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并不认同五矿有色此前对媒体表示的“全国指标都已用完”的说法。江苏省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平华就强调,“江苏企业普遍严格按照指令性计划安排生产进度,不存在提前用光指标的情况”。而据了解,包钢稀土目前也并无停产计划,该企业的生产指令性计划亦未用完。 “第一,五矿可能只是在无法再购买到原料的情况下,借政策之势号召同行停产,以免失去市场份额。”据业内介绍,江西赣州宣布从8月1日开始采矿企业全面停产,7月31日前须将开采必须使用的浸出液完全清空。此前,江西的原矿就已经一吨难求,不少企业因之被迫停产。在8月全面停采后,原料采购自然更加难以为继。五矿有色在此时高调号召停产,颇有“顺坡下驴”的架势。 其次,江西稀土行业协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稀土矿产品和氧化物都在持续阴跌,五矿有色的停产号召,可能有造成供应紧张预期、以达到托市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