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期货铝产业链情况调查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铝厂一方面可以向上游发展,寻求廉价的资源和能源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向下游延伸,通过增加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来提高收益,减少铝价波动对经营造成的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电解铝产业链风起云涌,终端消费由盛入衰,铝价也从此难登8月高点,短期需求的萎缩,将使得铝价继续维持成本线以下的低位振荡,而中长期需求增长稳定的前提下,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供给面。其中,西部产能新建,西南限电减产,发改委年内第二次上调销售电价以及铝土矿的供应受制于人等,都给未来国内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平添许多变数。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新湖期货研究所在全国多个地区对铝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的调研显示,西部的新建产能在建设和投产上尚存在较多问题,对内地市场的影响也会是一个逐步而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新增产能的大量释放难以实现,而西南因电荒而导致的减产量并不大。综合消费和供给来看,未来4—5年内,铝市场将总体保持宽松平衡,而在缺少应对产品价格下跌风险的能力面前,铝行业的整合已成必然。
下游终端消费:平稳增长将唱主调
(一)房地产:冬已至,春会来
我国目前七成以上的铝终端消费集中在建筑、交通运输和电力电子三大行业,建筑占比接近四成。房地产作为建筑业的核心组成,每年对铝的消费量数以百万吨计,主要为房屋建筑后期铝合金门窗、铝塑管、装饰板、铝板幕墙等。可以说,房地产行业的荣枯直接关系到铝需求的强弱,而今年中国房地产在国家持续调控下,早早入冬。今年11月,我们在被称为中国江北铝材第一县的山东临朐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下半年建筑铝型材开工明显低于2009和2010年水平,仅好于2008年,铝材产销的低迷,也是对房地产行业遭遇早冬的直接反映。
考虑到国家明年开始或在货币政策上转向宽松,流动性一旦重归充裕,未来房地产在开发投资上的稳定增长应不会改变,对铝的需求,也会循着一个稳中有升的趋势增长。
1.保障房开工受质疑,用铝量增加有限。
近年来,保障房建设规模逐年递增。在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中,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占到200万套左右,棚户区改造占到400万套,还有400万套是廉租房(150万套)和公租房(250万套)。按照以上建筑类型每套平均建筑面积65、50、55和70平方米计算,今年1000套保障房总建筑面积可达到6.23亿平方米,占到了去年全国新开工面积的近40%,可以说规模是相当可观。
保障性住房历年计划建设规模
在估算每平方米保障房用铝量上,由于竣工率数据未公开,我们暂且以2010年的竣工率60%作为对今年到2015年保障房竣工率的假设,当年剩余40%转入第二年竣工,取57.5平方米/套的算术平均,根据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需要0.66公斤铝建筑型材,并结合保障房建筑面积小和成本节约等的特殊性,推算得出保障房每平方米平均用铝量为0.81公斤。
由此估算得到,2011—2015年,保障房对铝的需求量年均为33.7万吨左右,2011年约为38.19万吨,2012年达到峰值46.58万吨,此后三年保障房用铝量逐年递减。
2.商业地产和商品房住宅对铝的需求可观。
相比保障房,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对铝的需求更大。我们将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合并为商业地产进行考量,按照一般的商业地产建设标准,门窗占其建筑面积的25%—30%,我们取平均值27.5%,每平方米门窗用料约为23公斤铝,由此得到每平方米商业地产用铝量在6.325公斤。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估算今年及未来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的竣工面积时,以近十年的平均年增速14.6%和9.3%(均剔除了其中最高和最低的年份)来预估未来增量。2011—2015年,包括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在内的商业地产对铝的需求量年均约在91.5万吨,且逐年递增。
除商业地产外,商品房住宅对铝的消费也很大。根据每平方米用铝量0.66公斤的一般房屋建筑标准,并以近十年的平均年增速12.8%(也剔除了其中最高和最低的年份)来估算今年及未来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结果显示,到2015年,商品房住宅年均耗铝量约在58.8万吨。
3.除房地产外,其他新建建筑用铝同样增长稳定。
从以上估算中,我们得到,2011—2015年房地产(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新建房屋年均用铝量约为184万吨。在我国建筑业每年统计的竣工面积中,房地产占到了总量的30%—40%,剩余60%—70%的新建建筑在铝的消费上难以做到细分,我们粗略地以每平方米用铝量0.66公斤来估算,结果显示,2011—2015年,其他新建建筑年均用铝量约为160万吨。
4.旧有房屋建筑更新改造对铝的需求分析。
除新建房屋建筑会对铝消费形成较大拉动之外,每年旧有房屋建筑的更新改造对铝的消耗数量更为惊人。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翻新的旧有房屋建筑面积约占到总既有建筑面积的10%。2010年,我国既有各类建筑面积约450亿平方米,此后到2015年,每年约新增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我们按照10%的比重估算出每年旧有建筑更新改造新增量为2亿平方米左右,再按照每平方米用铝量0.66公斤的基本标准,可测算出2011—2015年,年均用铝增量为13.2万吨,平均每年用量大约在336.6万吨。
综上所述,未来五年内,根据我们的估算结果,建筑业整体用铝量基本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年均增幅约8.44%,年均用量在692万吨左右,年均增量在55万吨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着重考察了铝合金门窗的用铝量,并未包括幕墙等其他耗铝的部分,因铝合金门窗是房屋建筑耗铝的主体,数据测算也相对简单。此外,近年来,建筑铝型材在我国农村和县城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地区的建筑面积并未完全纳入官方统计。如果再考虑这些消费,建筑业总的铝需求量仍有一定程度的扩大空间。
(二)汽车:平稳增长成常态,轻量化提振铝消费
目前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力量依然占据主导,2009—2010年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然而,从2010年年底至今,决策层的态度开始转向。但考虑到我国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实际情况,汽车行业增速逐步回归常态化的平稳增长,也是一种科学发展的理性考量。
今年以来,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汽车产销增速明显放缓,而从目前决策层的态度来看,未来再现井喷式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低碳化、轻量化、新能源方向的逐渐兴起,单车用铝量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汽车行业对铝的总消费量预计仍能维持一个较快增速。
我国目前单车用铝量为127.5kg,每年新增单车耗铝量约10—14kg。每年汽车增量按2015年达到3000万辆估算,那么自2011年开始大约每年增加235.142万辆,估计汽车产业每年新增的铝消费量大约在50—80万吨。
(三)电力电缆:依托“十二五”,用铝增量可期
除铜以外,铝是电缆行业中应用最多的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会产生对电力电缆的巨大需求。根据上海电缆研究所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的统计,2009年电线电缆行业中铝导体产量约为200万吨。由于历史数据的不足,我们只能对电缆行业用铝量做相对粗略的估算。鉴于“十二五”期间,电网整体投入较前五年增幅达70%,折算到未来五年内年均增速大约在6%—7%,由于用铝较多的特高压电缆增长较快,我们取7%的峰值,估算得到,2011—2015年电线电缆对铝需求的年增量大约在14—20万吨。
上游供给:产能扩张下的资源瓶颈
(一)铝土矿受制于人,原材料供应现瓶颈
中国由于自身铝土矿资源紧缺、品位不高,每年都需大量进口海外铝土矿,2006年铝土矿进口量约970万吨,到2010年已猛增到3000万吨,这使得中国铝土矿的自给率长期处于不足50%的低位。在总的进口量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铝土矿占比极重,基本稳定在75%—85%的高位。
然而,就在中国进口印尼铝土矿持续飙升的同时,今年9月初,坊间再度传出印尼将限制铝土矿出口。未来,或者印尼抬高铝土矿出口价格,或者中国花费更高的运输成本转向几内亚、澳大利亚进口,但结果都将对国内电解铝冶炼原材料的供给构成不小的压力。
(二)电解铝产能西扩,遭遇资源制约
伴随着电力等能源成本在电解铝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饱受低利润之苦的国内电解铝产业纷纷向拥有丰厚资源和低廉电价的西部扩展,目前全国已在规划中的新建产能达2300万吨有余。但从目前情况看,规划中的庞大产能转化为切实的产量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新湖研究所对相关企业的调研显示,电解铝的产能西扩会遭遇到许多问题,并直接影响到铝厂建设的进程和正式投产。首先,电力问题。其次,运输问题。最后,很少有熟练工人愿迁往条件艰苦的新厂工作,而培养技术熟练工耗时较长。
综上所述,电解铝的产能西扩虽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对国内铝市场的影响和冲击规模要比预期来得小,时间点要来得晚。新疆的扩产在未来2年内,问题的焦点将会主要在电力供应、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上,而后则会受到运输方面的限制,未来仍不确定。
(三)电力瓶颈凸显,有效扼制电解铝供给
自三季度至今,伴随着枯水期持续,市场一度传言西南地区有70—80万吨的产能停产。但根据新湖期货研究所在西南等地的调研结果显示,广西、云南、重庆、贵州4省市目前因供电紧缺以及落后产能淘汰影响到的年化产能大约在55万吨,而产能重启将较为艰难,据我们估算,铝价需要达到17000元/吨以上时,才会出现较大规模的产能重启。
在电力危机盛行之时,国家发改委年内两次上调销售电价,对于目前已处在成本线以下的铝厂而言,意味着冶炼成本的再次大幅提升,国家利用电力来制约电解铝行业产能扩张的用意可能也在于此。
电力成本在电解铝冶炼成本中占比接近40%—50%,按照一般生产工艺,电价每上涨1分钱,电解铝总的生产成本大约提升140—150元/吨。今年两次上调电价合计为4.67分,折算到电解铝生产成本,则上升了650—700元/吨,对于没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冶炼企业而言,成本压力显而易见。
电解铝行业抗风险能力堪忧,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从我们对电解铝上下游分析的情况来看,未来4—5年内,下游需求将逐渐从高速化增长向平稳增长回归,建筑、汽车、电力电缆年均铝消费量分别为692万吨、415万吨、263万吨,合计年均增量为137万吨,三大终端消费的年增幅约在8.4%、19%和7%。而新增供给因受到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产能投放市场的时间也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总体供需面呈现宽松平衡。
伴随着供需面的渐变,长期处于低利润的铝行业或将面临结构性的调整。从历史来看,除了2005—2008年行情较好以外,电解铝的价格基本保持在15000—18000元/吨的狭窄区间内窄幅振荡。考虑到持续上升的各项成本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电解铝生产厂商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大幅压缩。从长江现货价和凯投咨询计算的全国电解铝平均成本来看,从2009年的11月至今,有12个月份电解铝现货市场的价格运行在成本线下方,即有一半的时间,电解铝厂都是在亏本经营。若是不考虑实际交易时的升贴水和产量的变化,过去两年内电解铝厂的平均盈利仅为47元/吨。
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电解铝厂在生产发生亏损的情况下,宁可采取硬扛的措施也不会考虑减产。因为电解槽一旦停产,重启不仅减少其半年的使用年限,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冰晶石作为电解质,若加上其他费用,重启一台电解槽总成本在30万元上下。而一个电解槽每天的产量若估算为1.5吨,即使生产的亏损幅度达到了1000元/吨,只要不是连续亏损200天以上,就比停产亏得少。我们调研的铝厂,有一些已经开始自发囤货,减少出货规模,这可以说是用另一种办法来减少电解铝的供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产能的扩张和成本的增加,缺乏抗风险能力的电解铝行业已经面临着全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关口。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铝厂一方面可以向上游发展,寻求廉价的资源和能源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向下游延伸,通过增加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来提高收益,减少铝价波动对经营造成的影响。虽然电解铝企业现在的日子比较难捱,但是这个需求不振的冬季也恰好是整个行业调整整合的大好时机。通过优胜劣汰的行业调整,那些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成本的企业将被淘汰,这对于整个电解铝行业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而从期货的视野来考虑,现货企业在当前行情不好的时候,与其是囤货惜售,倒不如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可以更大程度的保障自身利益。现货企业可以正常出售产出的电解铝,而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做一个相应规模的头寸,建立一个虚拟的库存。这样无论未来的铝价是涨还是跌,获得的盈亏基本上和囤积现货是一样的。以现货铝价16000元/吨为例,期货就算5倍杠杆,所占用的资金也就是3200块钱,如果贷款的利率按照一年9%来计算,一个月现货,现金成本是120元,期货市场就是20元,节约了100元。
综上所述,虽然现今电解铝行业遇到了很多问题,但若能把握好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市场上现有的金融工具,积极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进行结构调整和整合,那么在需求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铝行业必定能够拨云见日,继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