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阶段性贬值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三个交易日走强,即期汇价15日盘中创汇改以来新高。但从中美基本面、资本流动等因素考虑,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新一轮升值开始。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金融数据显现经济底的信号,对人民币走势产生提振:9月社会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显现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先兆;中长期信贷有一定程度增加,表明基建投资正逐步落实;9月出口增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更是直接刺激人民币汇价拉升。
今年三季度,人民币汇率较二季度基本呈阶段性贬值走势。进入10月以来,人民币即期汇价连续走高,中间价连续数日大幅攀升,考虑到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及美国大选等因素,人民币不排除短期内继续走升,但不能据此断定进入新一轮升值期。
从中期看,中美经济基本面对比仍是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向最重要因素。我国9月出口向好主要是基数、节日订单、政策提振等多重因素所致。但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贸易摩擦频发背景下,单月出口回升难言外贸形势反转。从长期看,在经历十余年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增速潜在中枢下移,投资和储蓄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贸易顺差与GDP之比已下降至2%,由此决定资本流入出现趋势性放缓,进而对人民币币值产生影响。以上基本面因素不支持人民币重回升值通道。
就美国经济而言,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可能性较大。当前美国企业部门现金流和利润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楼市近两个月强劲反弹,显示楼市这一重要资产部门或已见底;美国上周公布申请失业金人数大降,创逾四年半新低。制造业回流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开始发力,也都对其经济复苏提供良好条件。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美国致力于提升服务业可贸易水平的战略,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经济复苏进程对弱势美元依赖。
QE3对人民币升值驱动力远不如以往。QE3未公布新一轮量化宽松计划执行区间和采购总规模,更像是此前量化宽松政策自然延续。最新数据显示,在QE推出后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并未扩张,这意味着QE3推出后美联储并未向市场实质性注水。
QE3政策宣布后,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并未复制前两次宽松政策。商品、黄金、能源价格上涨与美元贬值并未出现,与之相反,商品、石油获利回吐,美元指数未出现快速破位下行,反而在9月14日后出现平稳上升态势。在经历7月末到9月中旬下跌后,美元在短期内似乎已消化QE3影响。通过美元自动贬值实现人民币被动升值,这一期待在未来实现的可能性在减小。
此外,15日我国境内美元人民币一年期掉期升水报1465点,相当于市场认为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将达6.4172元,反映市场不对人民币抱有中期升值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资金大幅流向我国境内动力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