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水影响,2011年丰田汽车公司全球销量仅为795万辆,同比下降5.6%。这一销售业绩,不仅低于通用汽车,也低于大众汽车和雷诺日产联盟。自2008年起丰田汽车登上冠军宝座仅仅3年,又把冠军拱手让给了通用汽车。
通用汽车浴火重生
通用汽车自1931年至2007年,一直雄踞全球汽车霸主地位,连续77年位居全球汽车销量冠军。
2008年源自美国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使积病已久的通用汽车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陷入破产保护的境地,全球销量冠军位置也在2008年被丰田汽车夺去。
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宣布破产重组。在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用汽车经过重组,度过了难关。通过破产重组,通用汽车卖掉了萨博品牌,关闭了悍马和庞迪拉克,仅保留“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和“GMC”4个核心汽车品牌。同时,大幅裁员和削减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通过破产重组,通用汽车很快就走出了困境,并重新夺回全球销量冠军,这对一度陷入破产保护的通用汽车来说意义非凡,标志着通用汽车实现了浴火重生。
2011年通用汽车全球销量达到903万辆,这一数据远远超过大众汽车已公布的816万辆,雷诺日产联盟已公布的803万辆,和丰田汽车的795万辆,重新夺回全球汽车行业领导者的宝座。
车企巨头重新排名
日本八大汽车厂商日前公布了2011年销售数据,世界汽车销量排行榜也正式出炉。通用汽车以903万辆的销量重新夺回冠军;亚军为德国的大众汽车,销售816万辆。虽然雷诺日产联盟2011年销量为739万辆,在丰田汽车之后暂居第四位,如果加上即将取得经营权的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公司,雷诺日产联盟的销量将达到803万辆,进而超过丰田汽车。韩国现代汽车去年销量增幅为659万辆,位居第五。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唯一没有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福特汽车,2011年总销量为569.5万辆,比2010年的531.3万辆同比提升7.2%。虽然销量增幅并不高,但福特汽车2011年盈利水平创出自1998年以来的最好历史记录,这也是福特公司连续第三年实现盈利。福特汽车全球销量2011年可以排在第六位。
法国第一大汽车品牌——标致雪铁龙2011年全球销量下降1.5%,共销售350万辆。这一数据低于上汽集团的400万辆。上汽的全球排名将由之前的全球第八上升到全球第七,标致雪铁龙位居第八。
2011年,中国的上汽和东风汽车销量都超过300万辆,在全球汽车企业巨头中的排名进一步上升。
对于通用汽车重夺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宝座,业内也有一些异议。有分析认为,大众才是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因为通用汽车的销售数字包括了与中国合资的上汽通用五菱的128万辆。
分析指出,通用汽车在上汽通用五菱并不具备控股地位,上汽通用五菱的128万销量中,除了几万辆雪佛兰斯帕克,其余都是五菱品牌微型车和宝骏轿车,属于中国自主品牌。通用汽车计算全球销量时,不应该包括上汽通用五菱的全部销量。如果减去上汽通用五菱的非通用旗下品牌销量,2011年通用全球销量还不到800万辆,低于大众汽车的816万辆。
中国因素加重砝码
2011年通用汽车北美、欧洲、南美和亚洲市场销量均有所上升。凭借在美国和中国的销量增长,通用汽车重新夺回了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宝座。中国因素对其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市场已经占通用汽车全球销量28%以上,连续几年超过美国本土市场,成为其最大单一市场。
2011年,虽然中国车市总体增长水平只有2.5%,但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55万辆。同比增长8.3%。这一增幅虽然远远低于2010年的29%,但比中国市场总体增幅高的多。通用汽车连续7年保持中国销量第一。
2011年,通用在华合资企业表现均不错。上海通用销量首次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16.2%。受微车市场下滑影响,上汽通用五菱2011年销量超过128万辆,同比增长4.8%。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在其建成运营后的第二年内,共售出56,132辆汽车。
2011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首次超过200万辆,达到226万辆,同比增长17.7%,增速超过大众汽车全球增幅3.4个百分点。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大众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占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总销量的27.69%。
大众汽车在华两个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2011年表现突出。 上海大众去年销量达到116万辆,同比增长24.4%。一汽-大众去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2.3万辆。其中大众品牌超过77万辆,同比增长13%;奥迪品牌近31万辆,同比增长37.4%,继续雄踞中国高档车市场之首。
丰田汽车虽然去年全球销量出现负增长,但在中国市场仍是正增长。日产汽车、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增幅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1年美国车市出现强劲复苏,增速超过10%,全年销量为1273.7万辆,比中国少了近400万辆。
有分析认为,美国车市到2015年,销量将恢复到1600万辆,但届时中国的汽车销量将远远超过2000万辆。由此可见,中国因素对于众多跨国汽车巨头,在未来许多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