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依然几分料峭寒意。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寒冬”这个词与光伏行业不断挂钩。近日《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终于带来暖意。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装机容量要求,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
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称,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等建议,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为社会各界所熟知。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行业,在近年的高速发展中深受技术、市场“两头在外”掣肘,将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放在国内市场,试图扭转其被动局面。
“外需”削弱
从全球范围看,作为光伏产品最主要市场的欧洲各国,深陷欧债危机囹圄,加之美国低迷的经济走势,致使光伏产品市场需求大幅萎缩。而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汇率快速下跌,产品大量出口的光伏企业全年汇率损失同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另外,国内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产能出现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使得综合毛利率下降,企业利润大幅缩减。
近日,又传出德国削减光伏补贴的消息。分析认为,德国太阳能产业政策调整不仅将对其国内企业,也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为鼓励太阳能行业发展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亦下调了补贴,将2011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标准由原定的每瓦9元调整为每瓦8元,并将2012年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进一步下调到每瓦7元。
光伏产业作为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产业,未来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但短期内,产业仍将承受来自供求双方的较大压力。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中国民众对于经济政策的猜测与期盼也大幅升温。“扩内需”更是成为今年“两会”前的高频率词汇。在这样的背景下,光伏企业如何“扩大内需”,努力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在下陷的市场中突围?
转战国内
为扭转国际市场上的不振,光伏巨头们纷纷把眼光转向方兴未艾的国内市场。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1年国内市场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倍以上。其中新增并网装机容量214万千瓦,光伏发电增长强劲。
谈及“扩内需”战略,“化整为零”或成为英利的被动选择。“我们的判断是,下一步行业发展趋势将从大型电站到侧重小型化应用。”英利集团宣传部经理梁田说,过去以大的承销商作为依托,10兆瓦以下的项目很少;而现在,则主动弥补真空区,规模较小的订单也照单全收。
英利预计,今年国内组件需求量在3000兆瓦左右,因此增加了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开年以来,进行满负荷全额生产,公司3000多人提前上班。员工直言“忙死了。”他们的想法是,越是在不景气之时,越要未雨绸缪。
《规划》表示,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对国内光伏行业发展依然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更多来自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启动了两批总计290兆瓦(MW)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
梁田认为,补贴减少表面上看似乎是对企业扶持力度减弱,而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是很积极的好事。”
而英利全产业链和多种经营也成为其降低风险的战略选择。据介绍,英利的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硅料生产、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下游光伏系统应用。
2009年以前,国内光伏企业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硅料成本,硅料成本占光伏组件生产成本的70%。此后,国内硅料市场价格从300美元降低到了50~60美元/公斤,硅料占光伏组件生产成本降低到了30%。
2010年8月,英利投资建设的六九硅业正式投产,该项目采用新硅烷法生产多晶硅,一期高纯度硅年产能为3000吨。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认为,由于六九硅业进入量产阶段,带动英利垂直一体化经营战略再进一步。而这也是公司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最重要砝码。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大幅度地压缩生产成本,在销售价格大体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毛利率。
另一方面,像很多龙头企业一样,英利也选择了多元化的经营方式,“版图”日益庞大。太阳能光伏以外,英利集团产业涵盖绿色农业、投资贸易、地产酒店以及物流货运。大大提高知名度的世界杯“亮相”,不过是英利营销战略的一步。
今年1月30日,英利与德国IBC公司签署200兆瓦组件供应合同,这是英利公司至今签署的数额最大单体组件供应订单。
着眼分布式
《规划》提出,要积极培育多样化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制订和落实上网电价实施细则,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系统等加强沟通合作,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
“我们已经在与中电投、华电接触,积极参与到他们制定的规划中。”英利集团销售部副总经理张哲告诉本报记者。2月21日,英利与中电投河北分公司初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河北省内的光伏项目。
“国内市场空间也就那么大,竞争当然激烈。对客户来说,由品牌决定的质量和服务也是选择的重要依据。”张哲说。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了解到,由于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没有“规模优势”,并且当电能通过一系列电力变压器以及电网传输过程中,损耗率相当大,同时安全和维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太阳能是“理想的分布式电源”。
《规划》同时提出,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支持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积极的金融扶持,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市场。“发展分布式发电是大势所趋。”张哲对此深表认同。
专家认为,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分布式发电可以缓解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此前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现在乃至未来应该逐渐向分布式光伏发电过渡,自发自用,缓解并网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