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环保厅近日发布通知,决定从今年7月起到年底暂缓征收焦炭生产企业排污费。
“国内钢市本月下旬遭遇大幅下挫行情,山西地区焦炭整体走跌。这应该是山西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焦炭分析师认为。
近年来,关于企业排污的投诉与争论声不绝于耳,适逢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低迷,如何平衡煤企与环境之间的跷跷板?暂缓征收焦炭生产企业排污费,山西难逃“扬汤止沸”之嫌。
山西的抉择
本报记者并未从山西省环保厅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回应。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通知规定,焦炭企业排污费缓缴期间,相关市、县环保部门仍需继续做好辖区内焦炭生产排污费的核定和公告等相关工作;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需配合各市、县环保部门做好对焦炭生产企业生产量的核定工作,加强对焦炭生产企业的管理,另对公路出省口、铁路运力管理部门也要严格把关,以便掌握应征焦炭生产排污费的底数。在缓缴期结束后,这些企业还需依法依规补缴。
据了解,2012年上半年,全国焦炭产量达2.24亿吨,同比增长6.44%,增幅有所放缓。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上半年,山西省焦炭的产量为4286.3万吨,同比下降3.42%,占全国总产量的19.12%。
“作为山西省经济的支柱之一,山西焦化企业今年以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山西省财政等方面收入或有所下滑。山西省暂缓征收焦炭企业排污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焦企生产负担,扭转当前经济收入不断下滑的局势。”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对本报表示。
“这与国内经济的大背景有关。”张源告诉本报记者,“国内钢市在本月下旬遭遇大幅下挫行情,唐山地区钢坯市场上周末两日累计跌幅更是超过百元,钢坯市场转为负利,钢厂急于向上游原料转移成本压力,因此纷纷下调焦炭采购价格。而受此影响,山西地区焦炭整体走跌,月初至今,市场跌幅已达100—150元/吨,焦化行业亏损进一步加剧,场内甚至有个别小型焦企因亏损而停产。”
据统计显示,目前山西地区吨焦亏损约在150—200元/吨(为统计化产品盈利),较前期增加20—50元/吨。
“从通知来看,其中同时强调了‘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或超标违法排污的焦化企业一律取消其缓缴的资格,并按原规定征收其焦炭生产排污费’这一点要求。”邱希哲认为,这表明山西省并未因排污费的缓缴而放松环保要求,原则上,不会加剧环境污染。
本报日前通过不同渠道获悉,今年5月份以来,山西省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植被覆盖,下令在全省范围内关停露天煤矿的开采,据传此令涉及37个县市的露天开采项目。山西潞安集团等多家煤企均受此影响,其下游产业链甚至中断。
广汇能源的“煤制气”路径
“无论是关停露天煤矿开采,亦或是暂缓征收焦炭生产企业排污费,对于环境和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言都无异于‘扬汤止沸’。”中国能源环保科学学会主任张学宁指出。
据其透露,国家工信部近日公布了2012年第一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其中涉及19个工业行业、共2579家企业,焦化行业位列其中。
“各地方政府要在控制污染的前提下提高煤化产业,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缓征排污费只是一种暂时性手段,如何为煤化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空间,让煤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又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告诉本报记者。
其实,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汇能源”)已经探到了路,并举起了“煤转化”的大旗。
由中石化建设的新粤浙和新鲁煤制天然气管道项目有望近期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路条,这项位于新疆,投资近2500亿元、有望带动3700亿元的配套煤制气项目投资,将使相关煤制气行业公司受益,其中,新疆煤炭企业广汇能源则是近水楼台。
广汇能源内部人士向本报透露,公司自去年起,已开始在能源项目上加大投资力度,全力向能源产业转型。公司的能源业务大幅增加,今年一季度带来的净利润已占到公司整体净利润的90%。另据其介绍,2012年4月,广汇能源已在富蕴煤炭开发区全面开展40亿方/年煤制气项目建设,预计2015年6月完成建设,且已与中石化签订供气协议。
“广汇能源立足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新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煤制气项目,制成天然气之后更便于运输,产生的甲醇等副产品将进一步增加项目收益。这种发展路径对于国内煤企具有借鉴意义。”煤炭信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评价。
据本报了解,为降低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国家能源局已于2011年12月正式印发《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其中首次将煤炭加工和转化提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煤转化成为“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的发展重点,并特别强调煤炭转化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中国煤转化的“绿色着陆”。
“煤化作为清洁能源有必要加快发展,整合行业是煤化产业循环发展的出路。这其中,煤制气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张学宁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天然气的能源条件及市场相对稳定,煤制气下游市场有充足的空间。政府和行业希望通过“上大压小”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包括广汇能源在内的国内有很多煤化工企业在各省占据有利地形,形成自己的能源产业基地。大项目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炭业如何过“寒冬”
“产能过剩,价格低,不好卖。”现阶段国内煤炭价格普遍下跌,库存积压、煤炭滞销导致了国内煤企众口一词。焦炭大省山西暂缓征收焦炭生产企业排污费,也缘于此。
我国煤企如何平稳度过煤炭业的这段“寒冬期”?“我觉得还是市场需求量问题。”郭云涛分析,扩大市场需求量首先要提高煤化工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应用范围的同时降低成本,让煤化下游产品与常规能源形成优势,并作为替代能源充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煤炭分析师认为,“限产保价”应成为煤炭企业“过冬”的第一选择。下半年煤炭企业应适度调整煤炭生产量和供应量,特殊时期可以实行临时性限产压库保市场等措施,保持煤炭产量合理。降亏损,减库存,为后继下一步发展保存实力。
“另外,要调整企业结构,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增加煤炭资源的开采率和附加值,提升技术,降低煤炭开采成本。加快资源整合,形成大中型煤企,获得优质资源,合理有序开发,防止产能过剩。”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现阶段,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强化安全生产和资源的科学规划入手,依靠科技进步构建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严格行业准入,建设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提高集中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煤炭企业应走集团化经营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循环低碳发展,切实保护环境,最终实现煤炭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安全高效利用。
对于这一观点邱希哲表示出认同,“煤企要大力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形成煤炭产销、煤化工等多项业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此外,还可考虑通过拓宽销售渠道的途径,尽快消化积压库存,或是向发电端靠拢,开创新的收入增长点。”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迫在眉睫。”郭云涛同时表示,“此外,国内煤企还缺乏自律机制,没有有效的统一协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
“因此还需要建立煤炭预警机制,掌握、分析、预测煤炭后市,提高研判的准确性。正确的研判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供求关系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