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9月2日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2年秋季预测报告,预计如果通过适当降息0.25个百分点并保持M2增长14%左右,同时辅之以适度的财政政策,第三、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将回到8%以上,2012年的中国GDP增速仍可维持在8.01%的水平。
CQMM课题组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尽管遭遇欧元区经济大幅减速,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不利外部局势,但是,上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逐步产生作用,中国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的态势正在确立。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中国经济进入速度转换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现在经济增长率在7.6%至7.8%是正常的,而且高于政府年初7.5%的预期目标,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采取宏观刺激政策。
课题组也认为,8%的经济增长率是中国进入次高增长阶段之后的正常增长率,在外部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未来两年中国经济的最低增长率预测值为7.5%。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是适度微调,稳住8%左右的增长速度,将重点转向深化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不宜再度启动大规模财政支出刺激政策。
事实上,二季度中国经济时隔三年再次“破八”之后,市场上要求再次启动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的呼声再起。据媒体报道,近几个月“地方版四万亿”火热升温,从6月份至今,多地公布了一系列大手笔长期投资发展规划,各地曝光的投资规模之和已接近10万亿元之巨。
课题组及参加报告发布会的专家学者发出预警,认为以投资为导向的财政刺激政策对于稳增长有一定效果但也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
课题组进行的政策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下,实施追加“2万亿”财政支出(2008年投资扩张规模的一半)扩张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DP的增长率,但力度有限;由此带动的信贷及货币扩张不仅会大幅提升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原已失衡的经济结构。
大规模刺激政策带来的地方债问题更值得关注。课题组认为,在当前债务规模较大、发债空间减小、偿债逾期风险较高以及相关的宏观风险背景下,再度推行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刺激政策无疑将恶化政府的债务负担状况。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看来,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速度依赖症”,要维持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可用的刺激手段非常有限,还是需要稳投资,但以政府为主的投资,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投资本身不可怕,提高消费能力也需要投资,关键是投资的结构、效率和资金来源,要改变过去完全由政府主导的状况。”刘树成说,投资的方向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即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搞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建设。
让专家学者更加担忧的是,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信贷扩张,不能有效刺激对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09年开始的刺激政策带来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出现不愿意借钱的情况,而今年四季度可能还会降息0.25个百分点,过多的信贷转化成过剩的流动性,从而引发资产价格大幅反弹。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目前中国最迫切的还是实体经济的转型,要进行供给端的大调整才有可能保持住7%的长期增速,包括切实采取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大幅度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决企业的技术转型之困,否则长期的增长潜力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课题组建议,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长效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民众有效制约的有限政府,更好地使财政收入真正用于民生,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做文章,为转向内需拉动为主的次高速增长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