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钢铁需求下滑、焦炭市场低迷,尽管贵州华能焦化制气股份有限公司千方百计“减低成本”,但该公司去年依然连续11个月亏损。焦炭市场不振,让华能焦化“伤透了脑筋”。
与此同时,日前,工信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对汽车、钢铁、水泥等九大行业和领域进行兼并重组,这意味着焦化行业将迎来“大洗牌”。
两个信息的叠加,让华能焦化不得不“下重手”转型。日前,年销售收入70%来自焦炭产品的华能焦化宣布,将再上马一个焦炉,扩大现有产能,开启供气由“民用”向“工业”的转型,实施煤焦化深加工,延伸焦化产业链,走出长期多“焦”少“化”的困境。
A、连续亏损11个月,企业“很焦虑”
2012年整整一年,华能焦化董事长常文松都处于焦虑状态——
受焦炭市场低迷的影响,去年12个月中,华能焦化有11个月是亏损的,平均每月销售亏损1500万元左右。尽管去年12月份国内整体经济有所好转后,华能焦化勉强实现单月盈利80万元,但全年销售收入仅完成20亿元,同比下降了2亿元。
华能焦化总工程师高磊说,近年来,伴着炼焦煤价格的居高难下、钢铁市场低迷不振的上下游挤压,整个焦化行业煤气成本倒挂、焦炭生产面临严重亏损,“2007年以前,焦炭行业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最高可卖到2000多元一吨。2008年开始走下坡路,去年价格最低时每吨在1100元左右徘徊。”
B、焦炭市场不振,企业“被逼到墙角”
为了减少亏损,去年华能焦化完成了生产装置维护管理和生产现场的控制,今年又将实施锅炉煤改燃气、厂区雨污分流、改善煤气质量等节能减排工程。但在常文松的眼中,这些举措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相关资料显示,经过十余年发展,华能焦化已形成年产焦炭150万吨、日产煤气150万立方米的产能,同时,该公司还生产包括硫铵、改质沥青、工业萘、蒽油、洗油、纯苯、甲苯、二甲苯和炭黑等煤化工产品。但从销售收入贡献比例来看,焦炭占70%,城市煤气供应为20%,煤化工产品仅占到10%。
“我们公司的煤化工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而且产量小。面对煤、焦价格严重倒挂的形势,多‘焦’少‘化’的深层次矛盾已经将企业逼到墙角。”常文松认为,焦炭作为钢铁行业上游产品,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只有在立足于“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化”的潜能,加强公司煤化工产品深加工,延伸焦化产品、焦炉煤气产业链条,实现煤-焦炭-焦化产品的延伸与产业链的增值,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才是未来发展的出路。
C、上马新项目,全力扩产谋转型
实际上,在焦炭市场开始转向时,华能焦化曾经有机会“转型”。
2009年,中铝贵州分公司鉴于使用发生炉煤气成本较高,向华能焦化发出“邀请函”,想每天向华能焦化购买65万方的焦炉煤气。但由于要保障城市用气、生产组织难以协调,最终双方未能成功“联姻”。
“发生炉煤气不仅成本比焦炉煤气贵,而且脱硫效果差。”常文松说,通常情况下,4方发生炉煤气只相当于1方焦炉煤气的燃值,按现在2元/方的生产成本,使用焦炉煤气每方可节约6元成本。
常文松一直为公司失去上述转型机会而扼腕叹息。然而,去年焦炭市场的低迷让华能焦化不得不“下重手”谋转型——
日前,工信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汽车、钢铁、水泥等九大行业和领域实现兼并重组。面对“大洗牌”,日前,华能焦化毅然宣布将上马一个焦炉,扩大现有产能。
“我们要增加煤气的生产量,为即将实施的供气‘民’转‘工’做准备。”常文松说,此前公司日产150万方煤气,供给贵阳城市用气110万方,剩余的40万方公司自用。要想在工业供气上有所作为,必须增加日供气量。同时,增加煤气日供气量还能为下游产品开发提供更多原料,有助于公司延长煤化工精深加工产业链,走出多“焦”少“化”的困境。
让常文松、高磊对公司转型成功更有信心的是,去年12月13日,贵阳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立足为本土深入挖掘能源综合利用。而华能焦化将逐渐承担贵阳清镇、修文、息烽、开阳、白云等北部工业园区的煤气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