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稀土工业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我国稀土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稀土工业发展迅猛,建成了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新材料及稀土应用产品的集科研开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生产、出口和消费国,在国际市场上居支配和主导地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稀土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一、我国稀土工业发展历程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和重视稀土工业的发展
早在1927年,我国地质学家丁道衡就在西北考察途中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这座富饶的矿山,1934年地质学家何作森从白云鄂博矿石中发现了稀土,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座富绕的矿山一直沉寂,没有得到发展。
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稀土工作非常重视。20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的我国科技规划中就包括稀土元素的提取;60年代,聂荣臻同志组织开展包头白云鄂博矿的利用研究和稀土推广应用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毅副总理受邓小平同志委托,连续七年八次赴包头领导和组织稀土资源中合理利用和科技攻关工作。1987年4月,温家宝同志在做过大量调研后指出,“应把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出口战略同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同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考虑,制定明确的资源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外贸政策,使之并行不悖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内蒙古视察工作时,对稀土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搞好稀土开发应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1年5月31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会议,研究我国稀土工业发展问题,并对下步工作做出了决策部署。特别是2003年以来,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多次对稀土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加强稀土资源保护,规范经营秩序和出口管理,认真调查研究,切实解决稀土发展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稀土工作长此以往的关心和重视,是我国稀土工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我国稀土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科技进步加快,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通过“六五”,“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我国科技工作者先后研究成功羟肟酸胺浮选50%~70%的高品位稀土精矿、强化焙烧-萃取工艺,环烷酸萃取荧光级氧化钇工艺、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稀土三出口技术、多出口萃取工艺等一系列适合我国稀土资源特点的选冶流程,解决了我国北,南两大稀土资源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技术问题。在此期间,徐光宪先生创立了串级萃取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
近10年来,我国稀土工业在冶炼分离、新材料、深加工和应用领域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稀土矿产开采和冶炼分离生产,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电还原法制备高纯氧化铕设备、25kA熔盐电解装备、吨级稀土金属蒸馏炉、200kg级还原炉和连续氟化炉等专用设备的开发成功,高纯稀土金属和特种合金产业示范化建设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稀土冶炼加工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生产稳步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稀土行业坚持“保护资源,合理开采,控制总量,结构调整”方针,生产稳步发展,产品结构向高附值、精细化方向发向转变,深加工产品能力不断扩大,功能材料产品产量逐年增加。2008年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2.5万吨,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为13.5万吨,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却为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过60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我国已能生产近千个规格的400多种稀土产品,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各种品级、规格稀土产品的国家。
(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稀土应用开始走向工业化阶段。80年代中期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冶金及机械领域的用量为3000吨,全国总用量大4500吨。90年代后,稀土应用发展较快,1999年我国稀土的消费量为17720吨,2008年我国稀土消费量达7万吨,从1978-2008年的30年间,我国稀土年消费量从1000吨增至70000吨,净增70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信息产业和环保、节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我国稀土应用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稀土在传统领域中的应用保持了平稳的增长势头,新材料领域中的用量增长显著,消费结构明显优化。2008年国内永磁,贮氢、发光等新材料领域稀土消费量为3.8万吨,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正逐渐成为重点,消费量占稀土总消费量的54%以上,而2000年仅占24%。
(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增加
我国稀土出口始于1973年,当时只是以样品试销;1973-1978年,6年共出口稀土产品(折合REO)150吨,创汇63.4万美元,而且出口产品几乎全是混合氯化稀土等的中间产品和富集物。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稀土产品出口也取得了高速发展,1988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8320吨,创汇10266万美元,约占当年世界总流通的35%。1998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44700吨,创汇2.9亿美元。2007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45415吨,创汇7.63亿美元,稀土磁体21532吨(实物量),创汇4.15亿美元。2008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3.46万吨,同比减少23.7%;出口金额5.61亿美元。稀土磁体出口到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10760吨(实物量),出口金额达到4.84亿美元。
在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下,我国稀土盐和氧化物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逐年减少,金属,合金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逐年增加,出口产品结构趋于优化,出口实现量减价增态势。铷铁硼永磁材料、三基色荧光粉、稀土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稀土新材料和应用类产品出口比例大幅增长。
三、我国稀土工业发展展望
(一)市场需求旺盛,稀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未来稀土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行业可能成为未来的增长点。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核工业、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对各类稀土材料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都为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8年世界稀土消费量约为13万吨,其中国内消费7.0万吨;到2015年世界稀土需求量预计21万吨,国内需求将达13.8万吨。
(二)资源整合、集约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为了更好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有限的稀土资源,使稀土产业的开发布局更加合理,整合资源,统筹规划,集约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稀土行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内蒙古、四川、江西、广东等省区稀土资源的整合取得实质性成果,稀土企业小、散、乱的状况以及生产经营形式均有明显改观,优势资源配置给企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并购重组,集约化发展,遏制了低水平的过度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逐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稀土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促进升级是我国稀土工业的长期发展任务
近年来,国内外稀土消费量没有迅速增长,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下游产业拉动,其核心是技术创新不足,没有开发出新的应用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要扩大下游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是要研究拓展现有稀土材料的应用范围,开发新的应用产品;而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发新的稀土功能材料,开辟新的稀土应用产业。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它们拥有比其他元素特殊的一些优异性能,这些性能的应用已得到开发,但还远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想进一步开发稀土应用新产品,发觉稀土应用新领域。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但是我们过去在稀土应用方面的发展和创新是很不够的。为了把我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建设成为稀土产业强国,我们必须加快稀土工业的科技创新,以此来扩大稀土应用范围,扩大稀土产业领域,促进稀土产业升级,这是我国稀土工业的长期发展任务。
(四)节能减排将是行业发展的硬指标
节能减排将是我国“十一五”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节能降耗,增效减排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对稀土行业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持续强化、遏制“高耗能”行业发展的政策频繁出台的大背景下,稀土行业所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有增无减。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必须要围绕采、选、冶等每一个环节,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诸如税收调节等强制性政策,逐步实现良性的稀土产业循环经济体制,实现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