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参议院10月3日程序性投票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刻引起中国方面的反弹,中美贸易战看似剑拔弩张。
从本质来说,中美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美国的汇率法案一旦正式实施,美国将采取惩罚性关税,这必将影响中国的出口企业,类似于之前的橡胶类企业,而美国更多是进口产品;中国可能会采取对美国农产品(包括大豆、肉鸡等)和高档消费品提高关税等报复性措施。
本期,《每日经济新闻》为您探寻的是:中美贸易战如果爆发,从宏观到行业再到个股各方面,将会有哪些影响。
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 “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
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该法案在得到参议院批准后,还需要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才能成为法律。这项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法案在美国国内引起各界人士反对。奥巴马6日表示,他担心这项法案可能“不符合国际条约和义务”,从而无法得到世贸组织的支持。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表示不赞成这项法案,认为那将是“危险的”举动。
我国外交部近日指出,该案以所谓 “货币失衡”为借口,将汇率问题进一步升级,严重干扰中美经贸关系。中方敦促美国会有关议员从中美经贸合作大局和美自身利益出发,正确、理性认识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停止以国内立法手段制造问题向中国施压。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之战箭在弦上。中美贸易战一旦触发,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影响一:中美进出口贸易影响
中国贸易战一旦爆发,首当其冲的,是两国进出口业务受到各种限制而爆发的重大后果。
对中国进出口影响方面,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基金经理余华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美国政府对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导致中国商品失去价格优势的话,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有可能会被与中国出口结构相似的国家所取代。
资料显示,越南、印度、韩国和墨西哥都是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潜在的竞争对手。其他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德国和英国与中国的出口结构很不相同,它们对中国产品几乎没有替代性,潜在威胁较小。
余华莘进一步表示,单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中国总体上仍有明显优势,如果惩罚性关税税率不是很高,贸易战对中国对美出口影响不大。特别是“电脑及电子产品”以及“电子仪器设备及零部件”两个行业,即使分别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中国出口产品仍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贸易战几乎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成本优势不大,如果被征惩罚性关税,其在美部分市场份额将有可能被越南和印尼侵占。
虽然对于出口影响较大,但反过来,也会促使中国对内需的重视或改善。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沈楠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币的升值使微利的出口产品和行业失去了海外市场,这就迫使中国企业家更重视国内市场,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市场策略。这种转型将有助于中国企业从传统的以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低附加值制造业转向资本和技术主导的产业,同时也会增加对非贸易品和服务业的投入。
而对于美国进出口来说,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贸易大战中,中方也会采取限制性措施。比如商务部日前初裁认定美国肉鸡产品存在43.1%~105.4%不等的倾销幅度,引起各界强烈关注。
显然,如果贸易战爆发,对双方都将产生负面影响。沈楠指出,如果人民币升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影响是否符合两国利益,一定要考虑到两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时机不当的升值对中国和美国都不是好消息。
影响二:引发就业市场冲击
中美贸易战一旦爆发,除了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威胁等因素外,对中国就业市场冲击也在所难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了《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2.16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7.2%,且这一比重还在逐年提高。其中,在19个细分行业中,总共录得从业人员1.26亿人,而制造业占全部劳动人口的27.78%,是19个行业中就业人口占比最高的。如果把制造业从业人员再细分到各个子行业中,按照子行业从业人员占制造业比重排序,我们可以发现,电脑及电子产品、纺织业、服装鞋帽和电子机械及器材等行业占比较高。这几个行业也是中国主要的出口行业,其就业状况与外贸景气程度息息相关。另外,我们也依照劳动力占各种企业类型进行比较,发现在中国主要的出口行业中,有81.05%的劳动者都是在非国有的私人或外商企业中工作。这些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规模较小,职工福利相对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
因此,如果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这些企业特别容易受到打击,出现大规模裁员的可能性也较大。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参议院通过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宣示的意义要大于实质性作用,这个法案之所以能在参议院通过,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国会议员所在选区的就业压力以及议员们对中美经常性项目失衡的担忧。
特别是在就业问题上,中国的压力远超美国。这个法案的通过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类似教科书水平的简单推理:本币贬值、外币升值会刺激本国的出口,增加就业。这种想法没有顾及到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状况。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将导致中国对美的出口出现困难,中国经济增长恶化。在此种状态下,中国企业还会有动力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吗?最坏的情况就是中国对美出口和进口都下降,这是中美两国政府和民意机构都不愿看到的。
|